第99章 样机研製成功(2/2)
“我们用的已经是最好的电机了,理论上不该出现这种问题。”
小李在一旁补充道,语气里满是委屈,林涛没有说话,他走到样机前,蹲下身,目光扫过內部复杂的机械结构。
他的眼神没有焦点,仿佛在看一台完全透明的机器。
“红星,载入多带仓样机模型,与现实损坏情况进行比对,反向推演故障原因。”
林涛的意识中,一个三维的虚擬模型瞬间构建完成。
红星系统將现实中损坏的部件数据输入模型,时间开始倒流。
虚擬的机械臂恢復原状,转盘开始反向旋转。
“推演开始。模擬次数:一万次。”
无数的数据流在林涛眼前闪过,比最快的计算机屏幕刷新还要快上千倍。
他看到虚擬的转盘在一次次启动和停止中,累积看肉眼无法察觉的微小动量。
“推演完成。故障原因分析:核心问题並非定位精度,而是转盘的动量惯性。”
红星的结论清晰的呈现在林涛的意识里。
“步进电机虽然能保证定位准確,但在驱动重达十五公斤的转盘时,每一次急停,都会產生一个反向的衝击力。”
“这个力会传递到整个机身结构,造成零点零二秒的瞬时共振。在共振发生时,机械臂恰好进行抓取动作,微小的结构形变被放大,最终导致金属疲劳断裂。”
“解决方案推演中—-方案一:更换更坚固的机械臂材料。成功率百分之六十二。方案二:增加机身结构强度。成功率百分之七十一。方案三:优化运动控制算法,在转盘停止前加入缓衝减速程序。”
“执行方案三。模擬运行。”
虚擬模型中,转盘在接近目標位置时,速度开始平缓下降,像一辆缓缓驶入站台的火车。当它最终停下时,几乎没有任何衝击。机械臂平稳的探出,抓取,送入,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模擬成功!此方案可百分之九十九解决故障。”
林涛站起身,从的上捡起一块乾净的纱,擦了擦手上的灰尘。
他走到控制台前,指看上面一排复杂的电路板,“问题不在机械,而在於程序。”
秦思源和三位工程师都愣住了,不明白他的意思。
林涛没有过多解释,他拿起一支铅笔,在一张空白的图纸背面,画了一个简单的速度曲线图。
“转盘停止前,需要一个减速的过程,一定不能急剎。”
他指著图上那条平滑的曲线。
“在程序里加一个缓衝,让它停得更『温柔”一点。”
周师傅看著那张简单的曲线图,程序和机械的有机结合,確实是一个新的思路。
“还有。”
林涛又走到样机旁,指著那个巨大的圆形转盘。
“在转盘的背面,对称的位置,加上同样重量的配重块,抵消它的不平衡力矩。”
两个看似简单的改动,却直指问题的核心。
秦思源看著林涛,眼神复杂。
她知道,这绝不是简单的灵光一闪,这背后必然是海量而精密的计算。
接下来的两天,精密加工车间再次忙碌起来。
工程师们按照林涛的指示,修改了控制程序,並在转盘背面加装了配重块。
损坏的机械臂也用更坚固的合金材料重新製作了一根。
第三天夜里,第二次测试正式开始。
还是那个车间,还是那些人。
当秦思源再次按下启动按钮时,所有人的心跳都慢了半拍。
样机內部,转盘再次启动。
这一次,它的转动和停止都显得异常平稳柔和。
第一盘录像带,成功录入。
切换。
转盘缓缓减速,稳稳停下。
机械臂探出,取出,放入。
第二盘,成功。
第三盘,成功。
第十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