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家乡味(2/2)

何言超接过信,快速扫过。他能清晰感受到父亲此刻翻涌的情绪。

何家离乡多年,歷经风雨,如今衣锦还乡,告慰祖先,是刻在骨子里的执念。这封家书虽只得薄薄几页纸,分量很沉重。

“爸,您放心,这次一定风风光光。”

“老家还很穷,你说我们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最多捐所学校,其他方面时机未到。”

“大陆真的会全面开放吗?政策不会又拐弯吧?”

“会开放的,迟早的事。”何言超对未来信心满满,“出路我都想好了,种茶,配套加工厂,做茶叶、茶饮,一定会让乡亲们富起来的。”

“真不知道你脑袋瓜是怎么长的。”

“顺记火锅”的条件不怎么好,但味道很正宗,香江肯定找不出第二家如此正宗的川味火锅店了。

香江大概是1970年代初期才出现川菜馆的,还是本土化之后的,川味火锅就更晚了。顺记火锅能开张,还是何言超一手促成的。

顺伯原本是何家的园丁,他不是西南那边来的,但爱吃辣。

何言超有些馋了,就想吃口火锅,但香江又没得卖,只好自己动手炒了一锅料出来。

自我感觉很不错,可惜没人敢来分享,除了顺伯。

“顺记火锅”开在铜锣湾一条不起眼的后街,门脸不大,红漆斑驳的木门上掛著块老匾,是顺伯自己写的,写得还不错。

店里拢共八张桌子,今天却一个顾客都没有——何言超包场了。

红油锅底在炉子上咕嘟冒泡,辛辣的香气混著牛油的厚重直衝鼻腔。

许明德刚进门就被呛得连打两个喷嚏,昆西·戴维斯则瞪圆了眼睛,盯著那翻滚著密密麻麻辣椒和椒的汤锅,喉结滚动了一下。

只有何言超怡然自得,他深深的吸了一口,真香啊!

“这……就是你说的『火锅』(hot pot)?它看起来真的非常热情(hot)!”

“热情?哈哈哈!”许明德拍著大腿笑,“昆西先生,你很快就会知什么叫热情似火!”

何言超笑著点头,用流利的英语解释:“昆西,这是川味麻辣火锅,中国西南地区的特色美食,第一次可能会有点接受不了。但请相信我,你会爱上的。”

“从科学的原理来说,辣椒素会刺激人的受体蛋白,让大脑误以为身体受到灼伤,从而分泌內啡肽镇痛,类似於吗啡,但是无害。”

前面没听太懂,说到吗啡,老黑昆西就明白了。

许明德也恍然:“当初阿超你撑顺伯开店,话『赔了我包,只管做最正宗』。还说『食辣是可以培养的』。我打赌做不起来,结果输了,今天才知道原理。”

头髮白,精神依旧矍鑠的顺伯亲自端著托盘过来,脸上带著亲切的笑容。

“少爷,今日的食材都是我亲自挑选、打理的,毛肚、黄喉、鸭肠、鸭血,都是你最喜欢的。”

三人坐下开吃,顺伯退到后厨,吩咐儿女盯紧桌台,隨时提供服务。

昆西还不用用筷子,只能用叉子叉起一片毛肚,照著何言超刚才说的“七上八下”烫熟,再沾过油碟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送入口中。

刚入口还没觉得什么,多咀嚼两下后,昆西的眼睛瞬间瞪大,黑皮肤都能看出涨红,额头上瞬间沁出汗珠。

他猛地灌下一大口冰镇豆奶,哈著气,好半天才缓过来。

“上帝啊!这简直是……地狱的味道!痛苦……但不可思议的迷人!”

何言超顺著“地狱”一词的展开道:“谚语『上帝赠食,魔鬼赠厨』其实还有另一种解读——上帝给人类食物是为了保障生存,魔鬼却送来厨艺,让人沉沦於享受。”

“《旧约》中就有提到,以色列人抱怨荒野中只有『玛那』可吃,怀念埃及的鱼肉、黄瓜等美食。哈,他们是真没吃过好东西。”

昆西哈哈一笑,称讚道:“何,你真是博学又幽默。”

几轮下来,昆西虽然还是吃得齜牙咧嘴,却明显上了癮,甚至开始主动挑战裹满辣椒麵的“麻辣牛肉”。话题也渐渐从火锅的“热情”转向了音乐。

“何,”昆西擦著汗道:“麦可告诉我,你对音乐有非凡的见解。能瞬间想到用维尔瓦地的《四季-冬》转《夏》的配乐思路。”

这个就比较尷尬,那是何言超从未来抄的创意。

“那算不上见解,只是灵光一闪,再过一百年都未必能復现。”

“那也是天赋!一般人绝对想不出来。”

许明德不语,只是默默夹菜,心想:难怪阿超不曝光首曲子是他创作的,原来他早就知道昆西是个音乐狂人。

只是一个配乐的点子,就吵著闹著要见一面。要是让昆西知道,他评价甚高的曲子都是出自阿超手笔,还不得疯?

把大老板拉来作曲这种事,昆西说不定真干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