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力量与认知(1/2)
第102章 力量与认知
规则只是表象,规则的內核,究竟是什么?
白玄在思考,如果思考不明白,就会去看看书,看看哲学,看看神话,看看宗教学,又或是翻翻道经、佛经。
在神话传说中,规则之力往往由神魔仙佛所掌握。
在诸多神话与宗教敘事中,仙佛神魔所执掌的“规则之力”常被描绘为操纵自然、更易命运的超验权能。
然而若穿透表象深入內核,这种“规则之力”本质上並非外在的物理律则,而是人类集体意识与文化符號系统中关於秩序与混沌的隱喻性表达,其根基深植於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原始模型与心灵对外在世界的象徵性重构。
从发生学视角看,规则之力的最初形態诞生於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擬人化解释”。
风雨雷电、生老病死这些无法被掌控的现象,被投射为具有意志的神灵所操控的领域,雷神执掌霹雳,瘟神散布疾病一一这些初民想像中的“规则代理人”,实则是人类对无常世界赋予可控性解释的心理防御机制。
规则之力在此阶段呈现为外部世界的不可控力量在意识中的符號化转码,通过將自然力人格化为可沟通、可祭祀的对象,人类在想像中获得了与混沌宇宙谈判的能力。
隨著文明演进,这种原始投射逐渐升华为更精密的哲学体系。
在东方道教传统中,得道者能“呼风唤雨”並非因其修改了大气物理参数,而是因其心灵达到了与“道”合一的境界,实现了天人感应下的共频谐振。
这里的规则之力实为主体通过精神修炼达到的与宇宙本源的和谐状態,其改变外界的能力本质是內在修持的外在显化,佛陀的“神通”在原始佛教中始终被强调为禪定智慧的副產品,而非追求目標,《金刚经》明確警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暗示任何现象层面的规则操纵仍属有为法,终不及般若智慧之方一。
在西方神秘学传统中,所罗门王召唤魔神完成建筑、希伯来卡巴拉学者通过sefirot路径操纵现实等传说,揭示了规则之力的另一维度:语言与符號对集体潜意识的建构力量。
咒语、符篆、仪式作为文化基因的载体,通过激活特定文化共同体中深植的符號联想,在信仰者的心理现实中產生实际效应。
规则在此显现为符號系统与心灵之间的交互界面,其力量大小取决於符號在文化记忆中的积淀深度与操作者的信念强度。
现代心理学尤其是荣格学派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解读工具:仙佛神魔实为集体潜意识中“原型”的具象化。
规则之力则是人类通过与这些原型的连接,调动心灵深层能量的过程。
雷神索尔不仅是自然力的象徵,更是“力量原型”的显现;观音菩萨的慈悲救度则是“拯救者原型”的活化。
当个体或群体通过仪式、冥想与这些原型建立联繫时,便能在心理层面重构对现实的体验与应对方式,甚至激发出超常的身心潜能。
从量子意识研究的前沿视角看,有些理论推测意识可能对物质世界存在某种程度的影响。
儘管尚无確凿科学证据,但仙佛神魔的规则之力传说,或许可视为人类对“意识与宇宙深层关係”的直觉性探索。
这些敘事可能隱喻著:当意识达到某种纯净或强化状態时,或许能与世界的基本结构產生更直接的互动。
究其根本,规则之力的內核是人类试图在无序宇宙中建立意义的永恆努力。
它从最初的投射性解释,演进为精神修炼的成就標誌,再升华为文化符號的操纵艺术,最终指向意识与存在关係的深刻探索。
这些光怪陆离的神魔敘事,实为一面映照人类认知演进与心灵深度的镜子,提醒我们:最大的规则之力,或许始终隱藏在对自我意识与宇宙本质的彻悟之中。
“意志心灵—·认知·维度”
白玄的眼眸中泛起了若有所悟的神色。
对於规则之力的本质,白玄终於有了一个大概的推测。
规则之力的表象,是某种存在的广泛定义,是某种存在的一切变化,一切特性,一切可能但是规则之力的內核,却是非常的简单的一种存在。
那就是“力量”!
没有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