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剧组日常,新书大卖(2/2)
二太太笑里藏刀。
大太太古板守旧。
陈老爷高高在上,发號施令。
如果几人配合默契,在表演时会產生一种针锋相对的紧张氛围,如果没有这种紧张感,剧情就会变得鬆散。
“唉,李茂森,我问你一个问题。”
李茂森正说著,巩丽打断了他的话。
“什么?”
“刚才管家报菜名,说什么香菇金丝、菊髮菜、珊瑚燕窝、三烧猴头,还有什么以假乱真佛跳墙、清清白白仙人指路,这些菜名是你乱编的还是真的?”
巩丽眨著亮晶晶的眼睛问道。
李茂森听到她的话,不由地扬起眉毛。
“婆娘,这是在拍戏,你能不能专注一点,別在这个时候嘴馋?”
“我没有嘴馋,我想学学回家做给你吃。”
巩丽笑盈盈地说。
李茂森嘴角动了动,想批评她又捨不得。
“都是真的。你好好拍戏,我一会儿让厨房做给你尝尝。”
“真的?好,你放心,这次我肯定好好表现。”
巩丽微微一笑,扭著挺翘屁股走进大厅。
李茂森摇摇头,继续给何赛菲老师几个讲戏,指点她们做得不好的地方。
第二次拍摄,大家表现都好了很多,从表演到气氛上,都做得比较到位。
到第三次,大家之间的配合更默契一些,紧张的氛围更加明显。
李茂森喊『cut”,给了通过。
他没有再拍第四条,拍戏不是拍得次数越多越好,演员表演也不是越到后面越厉害。
拍得太久,演员输出情绪太频繁,表情会渐渐变得迟钝,表演出来的东西会变得僵硬、刻板,也就是常说的表演痕跡太重。
因此在拍摄时,什么时候喊cut,也很考验一个导演的审美水平。
拍完这场戏,李茂森特意给厨房打招呼,要他们按照菜单上的菜名做一桌菜。
到时候大家都尝尝,费用由他个人承担。
厨师说这些菜是五台山的斋菜,有几道菜用料复杂,做起来太麻烦,要好几天时间做准备。
李茂森要他们慢慢做,在电影杀青之前做出来就行,他对这几道晋西菜也比较感兴趣。
“李导,你的电话。”
下午吃饭时,副导演胡晓峰在办公室门口喊道。
李茂森端著碗,走进院子角落的办公室,接起电话听了听。
打电话的人是洛维扬主编。
洛主编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他,《捉刀人》上架后持续火爆,起初他们预测这部小说在內地的销量在100万套上下,这是根据《今古传奇》铁桿读者的数量来估计。
前两个月约有140万人在杂誌上阅读《捉刀人》前二十章。
由於《捉刀人》全套小说价格比较贵,精装版售价26.5块,平价版售价18.5块,买的人应该不会多,所以这140万人会打个折扣,约一百万人。
可在《捉刀人》上架后,买书看的人越来越多,不到三周时间,內地各地总销量达到85万册。
预计下周总销量能突破100万册。
全年销量也许能达到三百万,甚至五百万。
李茂森听到这个数字不由地笑了笑,大半个月时间卖出85万册,这个数据確实很不错,按照他和出版社的合同,18%版税分成,他现在已经赚到200多万。
不过要想卖到五百万册很难,他出声打断洛主编的臆想,“老洛,別太乐观,你忘了盗版,现在市场上应该有《捉刀人》盗版吧?”
洛主编顿时哑口无声。
市场上確实出现了盗版,仅比正版晚出现十天,比起正版,盗版书虽然纸张很差,有很多印刷错误,但价格便宜,买的人也很多。
要是没有盗版,《捉刀人》正版销量预计早突破150万册。
“是有盗版,但这没有办法,我建议你拍完电影多举办几场签售会,鼓励书迷买正版图书。”
洛主编说道。
“我知道了,等我拍完电影再说。”
对於盗版的事,大家也没办法解决。
八九十年代国內出版行业处於转型期,版权保护意识薄弱且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很多畅销书在市场上都能找到盗版。
其中受到盗版影响最严重的是金鏞的作品,目前他的作品在內地属於『禁书”,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出版发行,也没有出版社得到授权出版。
当前內地书店出售的金鏞小说几乎是盗版,书迷们也都是通过盗版书和电视剧了解到金鏞武侠。
《捉刀人》目前也正在遭受同样的命运。
不过他也不太在意,一是通过版税分成赚到几百万已经超出他的预料。
二是《捉刀人》是武侠小说最值钱的影视版权,现在看盗版的人,未来都会转化成电影电视剧观眾,就像金鏞的系列小说,在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后,全都成为大热门。
即使他现在吃亏,也亏不到太多。
掛上电话,李茂森回到剧组继续拍戏。
颂莲在经歷第一次聚餐后,又开始经歷第一次『规训”。
按照陈府的规矩,每到傍晚时分,府上四位太太要到院子门口听招呼。
颂莲和三位太太站在院子门口,等候府上下人摆灯笼,灯笼摆放在哪个院子门口,陈老爷晚上就睡在哪个院子。
因为颂莲是新人,陈老爷还没厌烦她,下人把灯笼摆在她院门前。
大太太见状,平静地返回院子,三太太梅珊甩甩帕子,满不在乎地走了,二太太笑盈盈地冲颂莲点头,也返回院子里。
“cut!”
李茂森看了看镜头,宣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