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首战西班牙(1/2)
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2004年雅典,初出茅庐的他,紧张又兴奋地跟在姚明、李楠、刘玉栋那些大哥身后,像个需要被照顾的小弟;时光流转,到了2019年世界盃,他却成了那个需要带著一群“大哥”艰难前行的核心。
从被庇护者到庇护者,角色的转换间,是责任的重担与无尽的唏嘘。
飞机降落在伦敦希斯罗机场,奥运的气息扑面而来。
入住奥运村后,易林保持著他的习惯。
夜晚,当一些精力旺盛的年轻队员或许会去体验奥运村的喧囂派对时,他更喜欢换上便装,戴上耳机,独自一人在规划整齐的村內小路上散步。
奥运村的夜晚灯火通明,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运动员穿梭往来,空气中瀰漫著青春的荷尔蒙和赛前的躁动。
易林平静地走著,偶尔能看到角落里热烈拥吻的情侣,或是酒吧门口大声谈笑的人群。
他只是淡淡扫过,脚步不停,眼神清澈。前世四届奥运的经歷,让他早已看透这里的浮华与诱惑。
他深知自己为何而来,也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自律,早已刻入骨髓。
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伦敦碗”內人声鼎沸,五环闪耀。
易林穿著与队友们统一的红色西装,站在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方阵之中,感受著开幕式特有的、混合了全球狂欢与庄严使命的澎湃气息。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队伍最前方那个高大挺拔的身影上——易建联。
此刻的易建联,左手紧握旗杆,將鲜艷的五星红旗稳稳地擎在高空,右手则庄重地向四周致意。
他脸上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靦腆,但步伐坚定,身姿如松,那份成熟稳重的气场完美詮释了中国代表团“门面”应有的形象。
红色西服映衬下,他引领著这支数百人的队伍,在万眾瞩目下徐徐前行,所到之处引发阵阵欢呼的“小高潮”。
自1984年王立彬开创传统以来,第七次由男篮队员扛起这面旗帜的荣耀,此刻正由易建联稳稳传承。
方阵在行进。易林的目光扫过身旁一张张或兴奋或沉静的面孔。
很快,他看到了那群身著同样红色西装的桌球国手们。
年轻的马龙就在其中,眼神清澈,充满朝气。
此刻的他,远非未来那位令对手闻风丧胆、达成史无前例“双圈大满贯”的“六边形战士”或“帝国破坏龙”,奥运单打金牌的梦想,还得等到四年后的里约。
而站在马龙不远处的张继科,则显露出一种藏不住的锋芒,即使在这种场合下,那份被称为“藏獒”的桀驁与自信也隱约可感。
易林知道,仅仅几天之后,这位24岁的天才就將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决赛舞台上击败队友,加冕奥运男单冠军。
那枚金牌,將为他那仅耗时1年零3个月的世乒赛、世界盃、奥运会“大满贯”伟业画上最耀眼的句號,创下桌球史上最快大满贯的传奇纪录。
易林的目光最终停留在王皓身上。
这位已是沙场老將的世界冠军,神情平静,似乎正享受著开幕式的氛围。
然而,易林的心中却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知道,等待王皓的,是个人奥运旅程中最为苦涩的篇章——在即將到来的决赛中,他將第三次倒在奥运会男单决赛的赛场,不敌张继科,收穫一枚银牌2。
加上2004年雅典负於柳承敏、2008年帝都败给马琳,三届奥运会,三枚银牌,“奥运三连亚”的標籤將成为他辉煌职业生涯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遗憾,阻断了其成就“超级全满贯”的可能。
看著王皓此刻尚不知晓命运的模样,易林在后世的记忆闸门被猛然冲开。
他曾在无数个时刻,为这位將直拍横打技术推向极致境界的一代宗师扼腕嘆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