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前往马尼拉(1/2)

这些言论夹杂在眾多支持声中,显得格外刺眼。

他们罔顾事实,刻意贬低,仿佛不唱衰一下,就显不出自己的“清醒”和“独到见解”。

易林在前往机场的大巴上刷到这些,只是冷冷一笑,隨手將手机丟进了背包。

燕雀安知鸿鵠之志?这些噪音,不值得浪费情绪。

飞往马尼拉的航班上,邓华德拿著球队名单,坐到了易林旁边,开始介绍这次华夏男篮的阵容:

“lin,我们的12人名单:4號郭艾伦(控卫)、5號刘晓宇(控卫)、6號陈江华(控卫)、7號王仕鹏(分卫/小前)、8號朱芳雨(小前)、9號孙悦(锋卫摇摆人)、10號李晓旭(大前)、11號易建联(大前/中锋)、12號张博(分卫)、14號王治郅(中锋)、15號周鹏(小前/大前)…以及,”邓华德指了指易林,“21號,易林(中锋)!”

易林听到易建联的11號,心里微微一动。

他不想去抢“自己”前世的號码,21號挺好,象徵著新的开始。

但当他听到王仕鹏和朱芳雨的名字时,还是略感意外。

这两位在伦敦奥运会后,都曾流露出退出国家队、不再征战世界盃和奥运会的想法,毕竟年龄和伤病摆在那里。

但这次亚锦赛,他们还是回来了。

“王和朱…他们状態怎么样?”易林问道。

邓华德耸耸肩,表情有些复杂:“说实话,lin,他们的油箱里还有油,但肯定不是四年前了。王的三分和关键球嗅觉还在,朱的防守经验和对抗还行,但移动和爆发力下滑明显。没办法,”

他嘆了口气,压低了声音,“我们的锋线…除了周鹏,真的没人了。年轻一代顶上来的,像翟晓川、丁彦雨航,还太嫩,经验不足。亚洲杯这种级別的比赛,他们还能顶一顶,算是为球队站好最后一班岗吧。还好他们没说不打亚洲杯,不然我真要头疼了。”

易林点点头,目光扫过名单。

后卫线上,郭艾伦的衝击力、刘晓宇的组织、陈江华的速度(虽然伤病影响大不如前)各有特点;锋线是老將担纲,略显老迈但经验丰富;內线则是他最关心的:阿联正值巔峰尾巴,运动能力和投射俱佳;王治郅是定海神针,经验和技术无可挑剔,但体能是硬伤;李晓旭和周鹏也能顶到四號位。

而他自己,將是这支球队无可爭议的內线核心和攻防中轴。

邓华德的战术板上,他的名字会被重重圈起,成为所有对手研究的重点,也是华夏男篮攻城拔寨、镇守禁区的终极武器。

“阿联状態如何?”易林更关心这位即將可能成为开拓者队友的同胞。

“很好!非常好!”邓华德眼睛一亮,“训练很刻苦,求胜欲很强。他非常期待和你搭档內线!你们俩的组合,將是我们在亚洲最大的优势!没有之一!”

易林看向窗外,云层之下是蔚蓝的海面。

马尼拉越来越近。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前世那场耻辱的败仗,也浮现出那些网络上的冷嘲热讽。

这一次,他回来了。带著nba淬炼出的钢铁之躯,带著重铸华夏男篮荣耀的决心,也带著对那些质疑最有力的回击武器——他的实力。

亚洲篮坛的格局,即將因为这个21號巨兽的到来而改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