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四合院里的「新风气」(1/2)
我骑车拐进胡同口,车把上的工具包碰了下路沿,发出噹啷一声。风从背后推著,把衣领吹得贴住脖子。刚在厂里巡完检,脑子里还转著广播站那点事,手却已经习惯性摸到了裤兜里的游標卡尺。
菜市场就在四合院斜对面,平日里吵吵嚷嚷,今天格外闹腾。我停了车,听见傻柱的声音炸出来:“半斤白菜算八两?你当街秤是灶王爷给的神秤啊?”
摊主也不服:“我这秤可是国营门市校过的!”
“校过?”傻柱一把抓起秤砣举到我跟前,“林风,你来看看,这玩意儿实重多少?”
我摘下手套,掏出卡尺,顺手从兜里摸出一张草稿纸。秤砣是铸铁的,表面有点锈,我用袖子擦了擦,卡尺夹上去,读数182克。標准应该是200克。
“缺了一两八。”我把数据写在纸背面,顺口问,“谁买的?”
“贾张氏。”傻柱翻白眼,“非说少了她二两,其实她自己多拿了半斤。”
我折好纸塞回兜里,没说话。这种事在院里不是头一回了。谁家买菜、分煤、称面,少了多了一两,都能吵出三天三夜。贾张氏最能闹,前年为半袋米差点把三大爷家窗户砸了。
第二天一早,我翻出厂里报废的铜线圈、一小块铁皮,又从工具箱里找了根老弹簧。这弹簧是上次修车床剩下的,弹性係数我测过,误差不到百分之二。饭后蹲在院门口石台边,拿銼刀一点点修整支点架。秦淮茹端著盆路过,看了两眼,没问,只把盆放在旁边台阶上,晾衣服时有意无意挡了点风。
两小时后,公平秤立在了石台上。槓桿结构,左边托盘放东西,右边滑块移动读数。刻度是我用卡尺一格格划的,標到克。底下压了张纸条:“自用自检,误差≤3克。”
我刚收工,三大爷就拄著拐过来了。他眯著眼看那秤,半晌嘀咕:“这玩意儿……比居委会发的还精细。”
“您试试。”我把一包五克重的缝衣针放上去,滑块推到尽头,指针对准刻线。
三大爷嘖了一声:“神了。”
傻柱扛著煤袋来称重,照方法操作后称出三斤。阎埠贵好奇询问算法,我简单解释是力矩平衡,他恍然大悟並登记。三大爷感慨现在办事有数有据。贾张氏质疑秤有诈,傻柱主动提出用她家秤验证,若差五克他倒立走回食堂,贾张氏只好灰溜溜离开。
傍晚我下班回来,看见公平秤底下多了本子,翻开一看,登记得整整齐齐。第一行是阎埠贵的字,歪歪扭扭;第二行写著“傻柱,称白菜一斤六两”,字跡工整了不少。
我笑了笑,没说话。
路过广播站窗口,於海棠正低头写东西。她听见脚步,抬头看了我一眼,手里的笔没停。我瞥见她本子上画了个小图,像是公平秤的结构,下面写著一行字:“精度x透明度=公共信任”。
她察觉我在看,合上本子,只说了一句:“下周广播稿,我想写点新东西。”
我点点头,继续往院里走。
进屋后没开灯,先蹲到炉子前。天冷了,各家烧煤,可院里好几户炉火都泛黄,冒黑烟。我摸出温度计插进炉膛,读数不到600度,太低了。正常应该在800以上。
“进风不足。”我自言自语。
拿草稿纸画了张简图,標出空气流动路线。现有的炉子只有一个底孔进气,燃烧不充分。要是加个二次进风口,把空气螺旋导流进去,搅和均匀,效率至少提三成。
我在图纸角落画了个螺旋槽的草形,还没细化,就听见窗外有动静。抬头,秦淮茹站在自家门口,手里端著碗热汤,冲我扬了扬。
“喝点?刚熬的。”
我摇头:“谢谢,待会儿再说。”
她没走,站在那儿看了会儿,忽然说:“你那秤,我昨天称了三回米,回回一样。”
“嗯。”
“以后院里要是多几件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就没人吵了?”
我没答,低头在草图背面写了个式子:?b/?t ≠ 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