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煤炉子的「节能改造」(2/2)
“啥规矩?”
“先借你用七天。要是確实省煤,再拿五斤粮票加两斤肉票换。”
傻柱瞪眼:“你当我是许大茂?说翻脸就翻脸?”
“不是信不信你,是得让数据说话。”
他哼了声,蹲回去看火,“行吧行吧,先试用。不过我可告诉你,要是真这么省,院里其他人肯定眼红。”
“那是他们的事。”
正说著,阎解成从院门口路过,听见动静,站在墙边听了半天。我没拦,任他听。
中午我回屋吃饭,发现门口那碗薑汤还在,汤凉了,碗底压著张叠好的纸。我拿起来展开,是张小纸条,字跡清秀:
“火別太大,小心熏著。”
我看了两秒,把纸条折好,塞进工具包內层,夹在两张草稿纸中间。
下午我重新整理图纸,把测试数据附在后面:燃烧时长、温度曲线、煤耗对比。最后在页脚写了一行字:“二次进风结构,可复製。材料可用废铁皮、耐火泥、標准煤球。关键:进风角15°±2°,导流筒直径不小於8cm。”
刚收笔,傻柱又来了,这次推著平板车。
“我来拉炉子了。”
“急什么,才试了半天。”
“半天就够!火稳、省煤、不冒烟,比我那破炉子强十倍!”他蹲下检查炉体,突然压低声音,“许大茂今早在广播站外头晃悠,鬼鬼祟祟的,八成是想抄你的方子。”
“他抄得走,也做不出。”
“为啥?”
“少个脑子。”
傻柱愣了下,哈哈大笑:“也是!这玩意儿看著简单,没你那套算法,谁敢保证角度正好?”
他小心翼翼把炉子搬上车,还拿麻绳捆了两道。临走前指著炉壁上的焊锡片:“这小疙瘩是干啥的?”
“看火候的。底下那块化了,说明温度够了;中间的冒烟,就得调风。”
“神了。”他摇头,“你这哪是改炉子,简直是给煤球算命。”
我送他到院门口,看他推车走远。刚转身,听见他忽然回头喊:“林风!”
我站住。
“这炉子要是真能省一半煤,”他咧嘴一笑,“我请你吃红烧肉!”
话音没落,他推车拐过墙角,车轮碾过石板,发出咯噔咯噔的响。
我回屋,把最后一行字补在图纸背面:“建议使用者每日记录燃烧时长与煤耗,便於优化操作。”
窗外,风卷著煤渣打在窗框上,啪啪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