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1973年(2/2)

时光荏苒,两年转瞬即逝。时间来到了 1973 年,如今的闪光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小镇完全蜕变成了一座木质结构建筑的华夏古镇,每一栋房屋都散发著浓郁的华夏风情。

镇子里的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双语教学,如今都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而镇民们也对这些穿著在身上如仙人般飘逸的汉服產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些追求时尚的男士们开始留起长发,模仿唐代的髮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作为闪光镇所有学校的老板,杨磊和秦雪茹拥有著绝对的权力。他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强制要求学生们在学校里必须穿著汉服。这一决定引起了一些爭议,但他们並不在意所谓的“人权”问题。

为了推行这一政策,杨磊和秦雪茹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只要学生们穿著汉服上学,就可以减免一部分学费。这个政策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於那些渴望上大学却又负担不起高昂学费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在白头鸟国,上大学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许多孩子为了能够圆自己的大学梦,从小就开始打工赚钱,积攒学费。然而,即使如此,仍有很多人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进入大学校门。

杨磊和秦雪茹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才会想出这样一个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能推广汉服文化的办法。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標,他们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个政策表示支持。在推行过程中,自然也遇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些人认为这是对学生自由的限制,甚至有人指责杨磊和秦雪茹心狠手辣。

但对於杨磊和秦雪茹来说,这些反对意见根本无关紧要。他们拥有超凡的力量,並且完全掌控了整个闪光镇的黑白两道。面对那些反对者,他们有的是办法让他们乖乖听话。如果遇到特別顽固的“硬骨头”,他们也有办法让这些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杨磊並不觉得自己心狠手辣,他坚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他看来,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標,有时候不得不採取一些强硬手段。他没有太多时间浪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人身上,他的目光始终放在更长远的未来。

闪光镇永远只有一个声音就是杨磊的声音。

对比起闪光小镇的变化,现在大唐汽车的变化並不是很大。

大唐汽车这两年一直在忙的就是扩建工厂,这些基础工作还是需要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才可以完成的。並不是简单的钱多久可以完成,毕竟杨磊总不能把所有的设备都从异界拿来吧。真的这样做肯定会引来很多组织的注视,所以生產设备还在陆续的到货组装当中。

不过两年时间杨磊的大唐汽车,现在的利润可是非常的多了。对比起最初卖的都是基础版本的汽车,现在大唐汽车的高端版本销量已经超过了基础版本。

没办法大唐汽车高端版本太香了,尤其是里面的空调。不管外面是冷是热只要有了空调车子里人都可以全身舒畅。

尤其是一次交通事故过后大唐汽车的高端版本销售更加火爆了,因为什么也没有命重要。

事情的发生也很简单,作为交通发达人口数量不多的国家,白头鸟国有的时候一段公路上百公里可能都没有一处人家。

一个开著大唐皮卡的司机,开开到吧半路上身体出现了问题急需要救治。可是这里空无一人,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大唐汽车里面配备的电台。直接按照上面 的紧急呼叫频率拨打了出去,大唐汽车这边的售后部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就联繫到了当地的警察,这个人也是命大等到了救援。

这次事情在杨磊的有意推动下,在白头鸟国引起了很大的热议。

从那时起,大唐汽车的高端定製版便如同夜空中的明星一般,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款高端定製版的大唐皮卡不仅在关键时刻能够救人一命,更具备无与伦比的舒適与华丽。

尤其是当你拥有足够的財富时,你甚至可以將自己的皮卡打造成比那些顶级豪车还要舒適的座驾。这一切都要归功於杨磊在设计这款皮卡时的独具匠心。

杨磊在设计过程中,特意將皮卡內部的空间进行了大幅扩展。儘管这样做可能会多消耗一些汽油,但对於一个並不缺乏汽油资源的国家来说,这点汽油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车內空间的增大,为杨磊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他可以在这个宽敞的空间里尽情施展自己的创意和才华,为车主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此外,杨磊还借鑑了后世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理念。他深知,后世的新能源汽车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往往会將所有能用得上或用不上的功能都塞进汽车里。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无疑为汽车增添了许多亮点。

於是,杨磊也將一些实用且独特的功能融入到了大唐皮卡的设计中,使得这款皮卡不仅具备了传统皮卡的实用性,还拥有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元素。

这两年,大唐汽车不光是自己生產汽车赚钱。杨磊的汽车所有的技术都自己的,这段时间自然有很多的汽车厂家找到了杨磊想要获得大唐汽车上面很多专利的使用权。

无论是来自何方的谈判者,杨磊都毫不犹豫地將其交由自己为大唐汽车特別聘请的那位华夏女经理负责洽谈。杨磊心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只要钱到位,其他都不是问题。

有了这样明確的指令,大唐汽车如今已经与全球眾多车厂成功签订了合作合同。这意味著,即便大唐汽车尚未开始实际生產车辆,每天仍有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杨磊的口袋。

与汽车生產业务相比,秦雪茹所负责建设的大学发展更为迅猛。自从汽车厂正式投入运营后,秦雪茹的大学不仅增设了许多与汽车相关的学科,还不惜重金聘请了眾多知名教授。

在这对夫妻强大的“钞能力”推动下,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课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两年时间转瞬即逝,秦雪茹的大学已然成为白头鸟国在汽车行业研究领域的翘楚,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其他同类院校。

每周都会有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被发表在专业杂誌上,这使得如今的秦雪茹大学备受瞩目。许多热爱汽车的学生都对这所大学趋之若鶩,纷纷渴望能够进入这所学校深造。

回顾过去,秦雪茹大学最初的学生人数甚至都未达到一万。然而,经过多次扩建,如今的在校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五万之眾。如此庞大的规模,学校不得不做出调整,不再继续扩招。相反,为了確保教学质量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学校提高了招生的分数线。

儘管如此,作为一所由华夏人创办的大学,秦雪茹大学始终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因此,这所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匯聚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多元化的学术社区。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想要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唯有通过努力学习这一条途径。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促使学生们更加专注於学业,使得他们的学习进度明显快於其他学校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