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交谈(1/2)
“李梟同志你好,终於见到你了。”,等到介绍完毕,陈启凡热情道,上前伸出手和李梟握了握。
“你好陈同志。”,李梟和对方握了握手,也仔细打量了打量对方。
对方三十来岁,戴著一副厚眼镜,那一身气质,一看就是有学问的人。
看两人还客气上了,李姑父招呼道:“来都先坐,有什么事情坐下说。”。
有了李姑父的招呼,几人也都一一落座,刚一坐下,陈启凡就迫不及待道:“李梟同志,我昨天看了你製造的那些烟,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让那窜天猴悬停在空中,並且转弯的。”。
昨天回去后他想了一晚上,可怎么都想不明白。
还有那个能飞到二三百米空中的窜天猴,以及飞机窜天猴,他感觉都很有研究的意义。
看李梟不说话,陈启凡还以为李梟不愿意透露,就著急的道:“我不是想要打听窜天猴製造的方法,这个请放心,我是想…”。
说到这里陈启凡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想怎么解释,稍一停顿就又道:“李梟同志,你知道飞弹吗?”。
李梟一听就知道自己猜的没错,想了想李梟刚想说话。
李姑父就哈哈的笑了几声:“启凡你这就不知道了吧!现在的一二三型號火箭弹都是李梟研究设计的。”
听李姑父那样说,陈启凡就更热情了,看向李梟的眼神都有些冒光:“李梟同志,真没想到那几款火箭弹竟然是你研究出来的,我们国家的红星1號火箭弹,就是在这几款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
红星一號火箭弹这个李梟是知道的,他上学的时候赵教授就曾给他说过,还要让他参与研究,不过因为当时他正在研究工具机拒绝了。
他记得这款火箭弹最远射程好像在25千米左右。
別看只有25千米,但要知道这个年代,射程最远的飞弹也只有370千米,一些国家比较初级的飞弹也就30千米左右。
这些都可以算得上是“飞弹”的前身。
而红星1號火箭弹之所以还叫做火箭弹,不叫做飞弹,这是因为红星1號火箭弹无法制导。
虽然现在的制导系统相对比较简单。
只分为惯性制导和无线电指令制导两种,但这也不是以现在国內的工业水平,可以製造出来的。
像是无线电指令制导,就是通过雷达等设备跟踪目標和飞弹,像是 “莱茵女儿” 飞弹就是利用无线电指令制来制导的,它会通过地面控制站跟踪目標和飞弹,然后再发送指令。
然发射飞弹对目標进行打击。
不过想要製造出无线电指令制导,就需要高精度电子元器件、电路板以及通讯设备。
但要知道现在才1954年,虽然工业水平比前些年好的太多,但工业基础依旧非常薄弱,电子技术更是一片空白,像是涉及到无线电指令制导的电子学、自动控制、通信等领域,不仅缺乏理论知识,更是缺少人才。
至於惯性制导,就要陀螺仪技术了,陀螺仪技术它可以测量物体角速率,在加上加速度计测量飞弹运动参数,就可以算出飞弹实时位置、姿態以及速度,然后在按照预定程序自主飞行。
不过它的製造难度也不小,需要高精度製造工艺,不说那个时候,这种工艺就算放到现在,也不是那个厂子都能製造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