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飞弹技术(1/2)
双重製导顾名思义,就是採用两种不同的制导方式。
在后世採用这种方式的飞弹有很多。
就比如m帝的“哨兵”,就是採用的是惯性制导+gps制导。
惯性制导就是用飞弹內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设备,在一路上测量飞弹的运动状態、姿势、速度以及大致轨跡飞行,这种制导方式自主性比较强,不依赖於外部,这也就意味著抗干扰的能力比其它制导方式要优秀。
gps制导则是可以提供精確的位置,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飞弹的命中机率,使飞弹不偏离目標位置。
除了惯性制导+gps制导模式外。
在后世,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制导的模式也很常见,这种模式主要用在反舰飞弹上。
在前中期主要依靠惯性制导,用惯性制导保持飞弹朝大致目標方向飞行,等到飞行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才会启动,在海面上用雷达搜索目標,然后在进行打击。
还有几种採用的是惯性制导 + 地形匹配製导、惯性制导 + 星光制导、惯性制导 + 红外製导、惯性制导 + 电视制导,以及惯性制导 + 指令制导的模式。
每种双重製导模式侧重点也不同,也有自己的倾向。
像是惯性制导 + 红外製导,就常用於空空飞弹和地空飞弹,惯性制导 + 电视制导则是空地飞弹以及反坦克飞弹。
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倾向,也是为了適应不同的环境,就拿空空飞弹来说。
它的打击目標,都是具有高机动性以及高速度的空中目標,这些目標的发动机都会產生红外辐射,这样一来利用红外製导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踪效果。
再者红外製导抗干扰性能很强,这样一来就算敌人使用带电子干扰的设备,红外製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不受干扰。
而后世之所以都开始使用双重製导,甚至是多重製导,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能取长补短。
提高飞弹的命中率,抗干扰性等等。
李梟提前拿出来,也是想引导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这些都是经过后世验证过的。
不过他透露的大多都是2000年代以前的技术。
像是后世现代技术,对於这几个年代来说不能说是科幻,但也差不多,很多技术在这个年代听起来都很梦幻。
隨著討论的继续,越来越的人参与进了飞弹的討论中。
眾人都一致认为,飞弹、核弹,现在是研究的重点,卫星、计算机可以稍慢一步。
之所以有个优先级,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科技人才不足,只能优先发展可以保护国家安全的东西,而飞弹、核弹就是最优选,这两样东西在手,就能在国际上爭取话语权,也能不受到其它国家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不过李梟的那些提议,也给了眾人不少思路。
既然已经预料到在將来,敌人会研究出“反飞弹系统”,那么就在设计之初把这一点考虑进去。
“马教授、陈教授,资料上所说的悬停、变轨,你们认为能做到吗?”,眾人討论到飞弹发射方式以及变轨时,任教授问道。
马教授、陈教授两人,都是航空工程方面的专家,在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自动控制与结构弹性等方面都有著研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