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贾东旭新媳妇(1/2)

“她们95號院子那边去了,找原来的伙伴玩,一会我去叫他们。”,进了屋子把酒放下,又和李爷爷、李奶奶聊了一会,李梟就晃悠著出了门。

南锣鼓巷95號院距离这边本来就不远,走几步就到了那边。

“閆老师,好久不见。”,还没进大门,李梟就看到閆埠贵坐在大门前,正拿著扇子扇风就笑著道。

这一幕他也是好久没看到了,原来有的时候嫌烦,现在一看到时有些挺想念的。

而看到李梟,閆不贵有些惊喜道:“小梟,你这怎么来了。”

“今天刚好家庭聚餐,没事我就过来看看。”,李梟解释著,没听见几个小傢伙玩闹的声音,李梟就又道:“小彤她们呢?这是出去了?”。

“她们呀!在你家呢!说是要学著唱歌,唱那个叫什么盪起双桨的歌。”。

“你说的是让我们盪起双桨吧?”。

“对就是这首,小梟,听说这首歌是你写的?是不是真的?”,閆不贵有些不太確信道。

李梟点了点头道:“是我写的,前不久去北海公园游玩写出来的。”。

“怪不得!我说那首歌怎么那么应景,刚刚小颖那孩子唱了一遍,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北海公园,”,感嘆完,閆不贵又小声道:“小梟我听说写歌很赚钱,是不是这样?”。

李梟知道对方想问什么也就道:“我没收钱,写歌也不挣钱,挣得是名,不过我当时知道其它的挣钱方法,閆老师你要不听听。”。

这也让閆埠贵一下子来了兴趣:“什么方法?”。

“这个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那也难,对於会的人就轻鬆了,一个月挣个五六十不成问题,就这还算是少的。”,李梟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卖起了关子,这方法也是他刚刚想到的。

那就是翻译一些书籍,对於会外语的人才这个年代绝对是十分稀少的,一些厉害的翻译千字可以获得8-16元,就算是一般的翻译,千字也在四到八元。

他记得前世看过一篇文章,写的就是职业翻译家在50年代的时候,月收入可以达到??近千元。

像是翻译海涅《诗歌集》?的那一位翻译家,一本书更是获得了8000元的翻译费,这放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閆埠贵闻言就更著急了:“小梟你快说说,到底是什么方法。”。

见此李梟也就不再卖关子道:“翻译。”。

“翻译?”,閆埠贵又重复了一遍,他当然知道翻译是什么意思,但这么赚钱他可不知道。

“对就是翻译,閆老师你可能不知道,现在我们国家识字的少,会外语的人更少,翻译自然也缺少,但需要翻译的东西又有很多,这样一来自然翻译的费用就会很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