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新款猫猫车製造前夕(1/2)
见到是赵工,李梟也是笑著道:“听说你这边研究进展很快,马上就能製造测试了?”。
闻言,赵工脸上也是露出了几分笑容:“今天就要开始製造,科长你回来的正是时候,没你在,我心中没底啊!”。
听到赵工这么样说,李梟也是道:“可別这样说,咱们为了新款猫猫车的研究,可是已经研究了好几年,早就把开工前的技术准备、流程梳理都做得明明白白了,有我没我都一样,我最多就是给你当个后盾,这活儿肯定能顺顺利利完成,別瞎担心啊。”。
被李梟这样一说,赵工心中也是放鬆了几分笑著道:“科长你放心,製造这块我肯定盯得严严实实,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不会出岔子,保准顺顺利利的。”。
说著赵工就把手中的一份厚厚的报告递到了李梟面前道:“科长,这是全地形猫猫车全部技术的报告,以及製造测试的一些计划,你看看。”。
闻言李梟也就把报告接了过来,看了起来。
报告上又很多技术的测试资料,像是新型悬掛、驱动技术之类的,这些技术的报告李梟之前都看过,只是稍微翻看了一下,就全部接过了。
直接看向了关於发动机的报告,这一次的全地形猫猫车能不能成,发动机是其中的关键。
这个绝对不能出现差错。
看著发动机测试的数据,李梟也是在心中有了底。
这一款发动机製造的很成功,这款发动机採用了直列六缸、涡轮增压、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最大功率有107马力,虽然没有达到原有发动机的马力,不过对此李梟心中早就有了准备。
此外最大扭矩235牛?米,其升功率达57千瓦 / 升,低速扭矩表现突出,非常適合越野场景下的频繁启停和爬坡的需求。
並且经过轻量化的设计,整机重量仅约239公斤,虽然比起原本的高出了39公斤,但这没办法,这年代的材料很多可达不到后世的要求。
而为了降低维护成本,这款发动机还採用了湿式气缸套、高位横流水套设计,不仅方便维护。
散热还均匀。
在高原的表现,这款发动机也是十分出色,如果是一般发动机,在4500米的高原上,其功率衰减幅度至少也要达到50%以上。
毕竟海拔4500米的高原,气压仅为平原的 57%,氧含量不足,就会导致发动机进气量减少,让功率骤降。
但这款发动机不一样,有了涡轮增压技术,再加上散热系统优化,在4500米测试的时候,性能只降低了16%。
马力还有90左右,低速扭矩也能够保持在200-210牛?米,完全满足爬坡需求。
此外就是油耗的变化了,从原来的 230 克 / 千瓦时,变成了250克 / 千瓦时,虽然油耗有所上涨,但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內。
按照这个数据来推算,
在海拔4500米以上区域,车辆仍能以60公里 / 小时的速度行驶,这已经相当优秀了。
看到这些,李梟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隨后就又看起了对於车身的设计。
这个也是李梟之前安排的一项任务,大致告诉了眾人设计的方向,而新的设计也是让猫猫车各项都有所增强。
像是涉水能力就又有所提高,还有车辆的离地间隙也增高了。
车架的材料也从原来的普通碳钢,变成了高强钢叠焊+铝合金的组件,也就是2纵9横的高强钢叠焊式车架。
这种设计通过增加横向支撑梁,至少可以使这个年代的车架抗弯抗扭性能提升30%以上,这也就意味著它能够承受更大衝击力,非常適合复杂地形下的重载运输和武器搭载。
悬掛则是从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掛,改成了双 a 型独立悬掛+长行程减震的设计。
这个组合不仅可以让驾驶车辆的更舒適,更是可以使单个车轮的垂直行程增加至300毫米以上,进一步提升了越野时的轮胎贴地性,也就是减少了打滑。
转向系统的设计也进行重构,原来的转向系统就和坦克没多大区別,但重新设计的转向系统就不一样了。
引入齿条式转向机,並优化了转向传动比,把弯半径从老款的8米缩短至 6.5 米,同时通过差速锁与转向系统的联动控制,在“零半径” 转向的时候。
也就是原地掉头的时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轮胎磨损。
驱动方式虽然还是机械链条传动,不过也加上了差速锁。
此外,李梟还给车子配上了笼式防滚架,加上了更厚的底盘装甲以及水箱护板,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石头之类的物体,磕碰到发动机或者是水箱。
至於笼式防滚架,这一改进至少可以使车辆在侧翻事故的时候,让乘员存活率提高至少60%。
看到这些赵工都弄了出来,並且有了完整的设计,李梟这才终於发过来了信道:“没问题,很好,按照这个標准设计出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和赵工討论完这些,李梟也是起身,和赵工一起去了车间,在车间內,所有的技术员、工程师都已经到场。
刚刚眾人已经知道了李梟回来了,现在看到李梟进来,一个个视线也都落在了李梟身上。
李梟也是打量了一圈眾人,这些人他都熟悉,毕竟在一起工作了好多年,像是张澄他们认识更是差不多有10年了。
其它人虽然来的晚了一些,但大多也参与了新款猫猫车各种技术的研究。
此时知道新款车马上就要製造出来,一个个也是有些兴奋。
对此李梟也能理解,要知道为了可以製造出完整的车辆,他们这一眼就就是数年,如今马上就要看到结果。
任谁也不会淡定的起来。
见此李梟也就道:“各位同志,咱们从最开始啃图纸、抠技术细节,到敲定新款车架的高强钢叠焊方案,再到反覆校准发动机的每一组参数,多少个晚上车间的灯都亮到后半夜,多少回为了一个零件的適配性,大家爭得面红耳赤,
这份干劲儿、这份期待,我看在眼里,也让我心里特別踏实,有这股干劲,我相信早晚我们能把那些技术一一突破,把性能更好的车辆製造出来,今天我们总算是到了检验成功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