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情报(1/2)

“这一项技术实现的难度大吗?”,那一份情报昨天才被传回来。

“很大,这是我之前研究过的,只不过以现在的技术很难实现,大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共轨式攻击,也就是我嗯也发射卫星,进入到敌人卫星附近,然后在进行摧毁,但这技术难度很好,需要精密计算到敌人卫星的轨道,这一点就不是现在能实现的。

第二种就是电子干扰,发射射电磁波,使其暂时“失明”、“失聪”或“迷路”,只不过这种主要对付的是卫星和地面的传输,这个除了发射干扰卫星外,还可以建设地面机动干扰站。

只不过地面机动干扰站,干扰范围、干扰时间都有限,大功率电磁发射也极易暴露干扰站的位置,容易让敌人锁定目標进行打击。

虽然现在打击不可能那么精准,但隨著卫星的发展,卫星一定会和飞弹结合起来使用,实现精准打击的能力。”。

“李梟同志,我还有些不明白,这个地面机动干扰站是如何干扰的,能再说清楚一些吗?”,听完李梟的介绍,一个人想了想道。

闻言李梟也是总结了一下就道:“这个需要太空监视系统的配合,就比如雷达,光电望远镜,通过这些技术,实时掌握敌方侦察卫星的轨道参数和过顶时间,

然后在利用信號分析,快速识別出该卫星是哪种卫星,並精確定位其工作频段,然后在进行干扰。

在得到上面的数据之后,在卫星进入目標区域上空的短暂时间內,便可以突然开启最大功率进行干扰,让敌人无法进行拍摄。”。

这一次李梟这么讲,眾人就都明白了,二领导也是道:“那信號干扰卫星呢?”。

“这个覆盖的范围就比较大了,一颗部署在地球静止轨道的干扰卫星,根据我的估算,可以轻鬆覆盖一个大陆甚至是一个大洋,更重要的是这种卫星可以对目標区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干扰,形成战略级的持续压制效果。”。

“那这种製造的难度大不大?”。

“大,比起地面站来讲要大很多,属於高技术、高难度、高投入的复杂系统工程,毕竟它需要在极端太空环境中稳定运行,也需要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至少十年內根本就无法製造出来。”。

在更具体的李梟就没有讲,以现在国內的技术而言,李梟感觉在80年代之前,根本就不可能研究出来。

需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了。

就比如散热与电磁如何兼容,轨道控制与机动能力如何实现,这些都需要考虑到。

特別是电子工业技术,要知道现在的电子工业技术,不要说是国內,就算是放眼全球也就那样,根本就达不到干扰卫星的水平。

“那地面干扰站呢?製造难度如何?”。

“这个难度也不小,毕竟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需要面对极端环境,一个不需要面对,如果要研究的话,我建议先研究基础无线电干扰设备、干扰机载雷达、通信系统的设备,这方面的技术我们没有任何基础,只能从零开始。”。

李梟这话也是让眾人有些失望,不过对此几人也早就有心理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