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试验成功,开始跃近【求订阅】(1/2)

第127章 试验成功,开始跃近【求订阅】

开完厂里的会后,周志强便跟几位厂领导说了一声,随后便回项目组去了。

今天这个会说的都是他之前知道的,和其他有能力加工生产机械零部件的工厂洽谈。

接过他们多余的生产力,然后完成大发农机设备厂的生产任务。

其他工厂的计划过剩是因为生产太多的东西卖不出去,要是能卖出去,他们也不用费尽心思到处调剂物资了。

唯一周志强不知道的事就是大发农机设备厂,已经申请了两届广交会的名额。

这次他们会带着小型拖拉机和脱粒机一块去。

不过让赵厂长比较气愤的是,他们将播种机的制造图纸交给部里,然后被计划司安排给豫省那边的一家农机厂。

结果他们生产出来后,不仅在国内卖了不少,而且也要去参加广交会。

回来后赵厂长便跟刘副厂长说了这件事,要不是他们厂人手短缺,熟练工也少,那还有豫省那家农机厂什么事啊。

这次开会,赵厂长和严书记也说了厂里自己定的任务目标。

如果广交会上拿下的对外贸易订单,足够让明年的产值保持20%的增长,那他就会立刻向上级部门提交扩招。

哪怕附近没有地方,在两三公里外建一个分厂也行。

分厂的效益是算在总厂账上的,不过他们现在是部委直属工厂。

真想建分厂,那就要拿出过硬的成绩才好意思申请。

没成绩就去申请,那很有可能被领导一句话顶回来:‘扩建什么?你们连增长目标都没完成,现在的人手不是够用了吗!’

现在赵厂长算是认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

以前的大发机械厂,以生产农机配套零部件为主,就是一个独立的加工厂,不是其他厂的附属。

能吃多少饭,就看其他厂的生产任务有多少。

但自从周志强研发设计出小型拖拉机后,他们厂在短短两年内直接站起来了。

从一个人数过千的中小型机械加工厂,变成现在总厂分厂加起来,人数超过五千人,创造全国第一对外贸易订单的大厂。

都和新技术研发脱不开关系。

所以赵厂长挺希望周志强能回来主持技术科的,现在的技术科虽然也干活,而且比工厂扩张前的技术科干的还好

但是让人没期待感,如果周志强在的话,那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收到一份试造新的农机设备的申请。

但周志强不在,这种期待感就消失不见了。

只不过周志强也说不好什么时候回来,就算他带的团队完成负责的项目,也顶多是时间空余了一些,但人肯定还要留在项目组的。

大型水压机没有完全制造出来前,项目组没有解散,他就还是项目组的人倒是可以抽时间回来看看,给厂里出出力什么的。

周志强是这么说的,他什么话都没说死,只能说到时候再看。

赵厂长也没勉强,能抽出时间帮厂里,已经很不错了;严格来说他这是和部委的项目组抢人,要是让项目组知道了,赵厂长铁定挨批评。

也就是周志强帮他瞒着。

——————

三月中旬。

温度渐渐回暖,距离上次汇报已经过去一个月,现在正是验证第一阶段试验的时候。

在电渣焊的试验场地,所有工人师傅和项目团队的工程师,都有些紧张在调试设备。

不过紧张归紧张,他们是一点都不敢放松,每一项都要检查三遍,确认无误后再确定签字。

等所有的机械设备全部检查就绪后,董正宇便来周志强身前汇报道:“周工,所有机械设备均已调控完毕,校准也没半点差错,可以投入试验了。”

周志强点点头,随后又问道:“试验工件呢?处理的怎么样了?”

“表面处理完后又检查了两遍,并且固定也检查了两遍,完全没有问题.”

周志强闻言后,便转头看向身旁的沈长林组长和蔡司长,问道:“组长,可以开始了吗?”

沈长林道:“你是组长,你下令吧。”

“好,董工,让人把焊材和工件都就位,然后开始引弧造渣。”

“明白。”

在周志强下令后,整个团队的人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材料和工件运输到位后,周志强便发口号试验开始。

周志强亲自上前判断时机,一开始的导电发热阶段全靠经验,但在场的所有人,只有周志强有半个经验。

收集推演助手传输给他技术成果时,让周志强得到了‘半个’经验。

但毕竟没有亲自尝试过,所以即便周志强有很大的把握,也不敢说第一次一定成功。

不过第一次要是成功了,那以后他就能说有百分百的成功把握了。

几十分钟后,周志强和另外几个焊工连目光都没转移,最后总算是成功引弧。

“接下来就开始焊接了,梁工,你那边盯紧焊机仪表,其他人按照之前分配的任务,继续工作.”

周志强看到最麻烦的一步已经成功,接下来就是稳定焊接的过程了。

需要的时间比较久,周志强让其他人暂时帮他盯着焊接,他则来到沈长林和蔡司长身旁,说道

“沈组长,蔡司长,接下来的试验时间比较长,大概要六七个小时,要不先去休息?”

沈长林听完后立刻摇头说道:“不了,我就在这里盯着,志强同志,不用管我,你盯好项目就行。”

蔡司长也跟着说道:“对,志强同志,你就当我们不存在,时间太长的话注意好更替人手的问题.”

周志强点头道:“放心吧,提前已经做好准备了。”

见两人没打算走,周志强也不多说,继续回去盯着了。

他总把全局,但也要盯着任何一处细节。

没人比他更了解电渣焊技术工艺的运行,所以周志强必须盯着。

这时候周志强是一点都没有休息,每隔十分钟就过来看看电流电压数据,以及焊接工件的状态。

但凡出现一点问题,周志强都要立刻调节。

七个小时后,焊接和修补工序已经完成。

周志强仔细的检查了工件的每一处地方,确定没有任何凸起凹陷的失败特征后,他才让人过来做最后的焊后检测工序。

这也是个耗时长的工序,至少要十个小时以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