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吴副领导:“想调整你的工作”【求(1/2)

第129章 吴副领导:“想调整你的工作”【求订阅】

周志强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到晚上,并且妻子郭玉婷已经回来了。

于忠国还在逗孩子,不知道逗了多久,他也不算老,但就是特别喜欢周博才。

“志强,你起来了。”

于忠国看到大儿子起床,便笑呵呵的打招呼说道:“她们去做晚饭了,等会就开饭了。”

“那我先洗漱一下。”

周志强说完,便去外面用冷水洗了一下脸,等洗完漱后才回到主屋。

这下算是彻底休息好了,虽然只睡了六七个小时,但周志强现在精力充沛的可以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志强。”

于忠国突然凑上前,问道:“要不要给玉婷换一个工作?”

“换工作?换什么工作?”

周志强闻言一愣,随后问道:“她现在不是挺好的吗,玉婷找你说这件事了?”

“那倒没有,只是现在你们夫妻两人都这么忙,难道打算一直让你同村那孩子的媳妇帮你照顾吗。”

于忠国摇头说道:“万一人家也有孩子了,那博才再让她来照顾肯定不方便,到时候还要你们自己带。

医院那地方又不适合带孩子,所以我想着是不是让玉婷来街道办工作,这样不仅离家近,而且日常还能带孩子。”

“或者你们把孩子送给你方姨也行,她也能帮你们照顾。”

于忠国之前本来想直接给郭玉婷调出来,但是想到他这个大儿子主见性极强,这种事最好和他先通个气,所以便没有自作主张。

而且不能用看寻常年轻人的眼光来看周志强,能在二十四岁就成为十五级干部,并且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能力比一些老人还要厉害。

这种事对于忠国很轻松,找老战友打个招呼就行。

“我问问玉婷吧,这种事看她的想法,.”

“她那工作确实挺轻松,但是带不了孩子,你又整天忙的不着家,以后家里估计经常剩玉婷一人。”

于忠国话说明白了便不再继续说,随后转而和儿子聊起其他的事。

周志强也跟于忠国闲聊起来。

他对未来有个大概的记忆,加上这段时间报纸不断,对现在的一些国际形势也十分清楚。

未来的记忆加上现在的见闻,让周志强很容易便理解国内外现在的形势。

和于忠国聊起来,自然能接上许多话,而且说的有些话,还让于忠国挺认同的。

他俩有个十分相似的地方,就是在民族主义上都有点极端,所以一些话说的还挺投味的。

晚饭很快做好,一家人也算凑到一块吃了起来。

一开始周志强确实不想让‘陌生人’来打扰他的生活,不过这样吃几顿饭,在吃饭前聊会天后,周志强觉得并不反感,便没怎么反对。

来吃饭的话,不忙就答应下来,他看这样聊聊天,妻子郭玉婷也挺开心的。

东西大部分都是于忠国带过来的,有一条鱼和一只鸡,他们人也不多,这顿饭算是十分丰盛了。

饭后天色不早的时候,周志强将人送走后,便回来跟妻子聊起下午于忠国跟他说的事情。

“玉婷,你有没有换工作的想法?”

“嗯?换工作?换什么工作?”

郭玉婷刚刚哄下孩子睡觉,听到周志强说着这件事后,转过身问了起来:“怎么好端端的突然说这个?”

周志强摇头道:“今天他问来着,你要是想换工作,他可以找战友,把你调到街道办去。

这样不仅离家近,而且还能好好照顾博才;我没立刻答应下来,说要看你的意见。”

街道办自然是附近的交道口街道办,距离南锣鼓巷不远,和医院的距离差不多。

但街道办肯定能带孩子去,没医院那么严格;医院里面全是病人,带孩子去太危险。

现在郭玉婷每天回来,都要先洗手换衣服,不然都不敢碰孩子。

“能调去街道办吗?要是能去的话,我肯定想去街道办。”

郭玉婷眼睛一亮的说道:“虽然医院有不少认识的同事,但现在总要考虑博才,不然他以后生病了怎么办.”

周志强点头道:“行,那我改天和他说一下。”

在街道办工作的话,就是琐事多,这是对接人民群众的第一道‘关口’。

每天的任务总结起来基本上就一项,那就是民生问题。

郭玉婷以前的工作就是繁琐的活,街道办应该也能很快的适应过来。

于忠国之前还有过帮周志强调动工作的想法,不然也不会让陈俊峰这位轻工副领导出面说话了。

不过在了解周志强现在忙碌的项目后,他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舟先生和大领导都关注的重大项目,他根本说不了话。

——————

虽然刚刚进入春季没多久,但火热的生产氛围,却让很多人都感觉已经入夏了一样。

乡下许多小的合作社,慢慢合并成立为新的人民公社。

周志强干活不偷懒,他是不怕。

项目组那边,沈组长已经说服蔡司长,并且两人一块向吴副领导做了汇报。

吴副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后,也同意了这件事,并且立刻安排浙沪那边的工厂,准备施工场地。

四月底的时候,周志强就要出发去那边主持分段焊接工作。

可能是受了周志强这个团队的刺激,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到处都弥漫着多快好省的发展气氛。

其他团队也纷纷有了重大突破,并且进入到试验阶段。

如果周志强那边大型立柱的分段焊接一次成功,那其他项目团队也差不多刚好完成试验。

顺利的话,能直接进行最终制造。

大型水压机一旦制造出来,那大型锻件就不再依赖国外,对国内的重工业算是巨大的提升。

刚好报纸上的一则消息,再次给这火热的‘多快’发展氛围,再次添了一勺热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