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舟先生:两天后答复你(1/2)

第179章 舟先生:两天后答复你

“志强同志,中海办公厅那边来通知了,让咱们九点半就过去,他们准备好地方了。”

一大早,周志强刚到厂里还没坐下的时候,吴副领导便打过来电话

“你上交的名单,中海办公厅也给你联络好了,九点半所有人都会准时到。”

周志强闻言后有些意外的问道:“领导,要到中海办公厅去吗。”

“这么重要的工程项目,还是突然插队的,而且要这么多部门和单位配合.当然要让舟先生立刻知道。”

吴副领导开口说道:“你记得准时到,做好准备,要是这次没机会,那我和建辉同志明年肯定帮你争取。”

以第二机床厂今年的表现,说不定能创造七八千万的产值,到年底的话可能是当之无愧的产值第一。

而且生产的机床不仅是老毛子需要的,就连国内各单位都抢着要,根本不是浮夸生产出来的、没人要的机床。

吴副领导看到的是第二机床厂的未来,说不定几年后,第二机床厂自身发展的就能开始研发数控机床。

只不过他不知道周志强干嘛要这么着急,明明第二机床厂还在扩建,明年的生产任务都排满了,但还要要抢先一步.步,应该说抢先三步要研发生产了。

“好,领导,我马上过去。”

周志强说完便挂断了电话,半个月的时间,他早就做好准备。

何况之前拜访了那么多人,伏笔不是白埋下的。

要是周志强没去,这些技术专家和高级工程师可能觉得现在时机还不是很成熟,他们连研发实验方向都没确定。

但现在的话,他们都听周志强说过一些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研发方向,相当于一条充满迷雾的道路上,已经点满了路灯。

现在只需要沿着路灯慢慢前进,就能走完这十几年的路程。

要是这样都不能确定现在是研发制造数控机床的最好时机,那周志强也没办法,只好按部就班的慢慢生产了。

收拾好东西后,周志强便让司机送他去中海院。

没多久便到了中海院门口,周志强探头一看,发现吴副领导刚好在门前等他。

于是周志强连忙让司机停到路边,他下车后便向吴副领导走去,打招呼道:“领导,你怎么在门口等着?”

“怕你不知道地方,所以我等着给你带路。”

吴副领导笑着说道:“你还算来的早的,还有几个还没到,咱们先进去吧。”

“行。”

周志强说完,便跟着吴副领导向里面走去。

进到中海后没走几步,便碰到迎面赶来的办公厅魏副主任,刚好是来带他们去会议室的。

于是吴副领导和周志强,便跟着魏副主任向会议室走去。

到会议室推门走了进去,屋内的一人听到开门的声音后便转过头来,看到进来的人,顿时惊讶道:“志强同志,你也来了?”

“是啊,赵副厂长。”

赵成辉看到周志强后,脸上有些高兴的说道:“上次你一走好像跟没了消息一样,这次等开完会后,你可得去我们一九零厂的研究室看看。

说起来,我们厂有好几个工程师,都想跟你聊聊,他们看完你对硅元素的研究理论后,都觉得有很大的可行性.”

周志强笑着说道:“放心吧,赵副厂长,肯定会有时间的.于教授,辛苦你跑一趟了。”

和赵成辉打完招呼后,周志强又和于宏业教授打了招呼。

不过和赵成辉不同,于教授在打过招呼后,心底大概猜到一些情况。

他一开始还不知道中海院为什么通知他这么早来一趟,不过于宏业教授来了后和赵成辉交流了一下,现在又看到周志强。

一下子便猜到他们来这里,可能是因为周志强,毕竟他知道第二机床厂打算研发制造数控机床,而于教授对数控机床又十分了解。

‘还有几块黑板,刚好’

周志强看到屋内那几款黑板后,顿时感觉中海办公厅的人十分体贴。

于是放下公文包后,便来到可移动的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在上面书写起来。

数控机床最重要、也是技术工艺最难突破的几个部分,周志强都十分清楚,因此他现在写写画画的就是这几个部分。

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多轴联动和插补技术等等.

“哎?志强同志.”

赵成辉看到周志强的举动后,本来还想问问周志强要干什么,不过一旁的于教授伸手拦住了他,示意让他先看。

周志强则趁着人还没到齐,想将他研发制造数控机床的想法全部列举出来,也能省一些时间。

他算来得早的,距离办公厅通知的时间还有一会。

过了一会后,另外几人也陆陆续续的赶来。

他们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不过来这里的人都认识周志强。

毕竟这段时间周志强私底下全跑了一遍,跟他们都联系交流了一遍。

等人都到齐后,办公厅的魏副主任便走了进来,看到周志强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后一怔,不过还是开口提醒道:“周副厂长,可以开始了。”

“好,我知道了,魏副主任。”

周志强也差不多准备好了,便停下来转过身,对屋内的人开口说道:“各位同志,其实你们来是因为第二机床厂和一机部向舟先生提了研发制造数控机床的建议。

我认为现在已经具备成功制造出可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并且能熟练应用的数控机床的条件了。”

“因此才会请大家过来,一同探讨一下。”

“之前清大曾经制造过一台数控机床,但数控系统的部件过于庞大,根本无法用在实际生产当中。”

“而我们第二机床厂准备研发制造的数控机床则完全不同。

首先是数控系统过于庞大的难度,因为电子管体积太大,而锗晶体管的生产又十分困难,耐热性也不够高.”

周志强拉过来一块黑板,将他这些天忙活出来的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想法和设计研发思路,全部简单讲述了一遍。

不过能完全听懂的,恐怕也只有赵成辉能做到了,其他人只是对半导体有了解,但不至于了解的这么深,能在周志强讲的十分快的情况下,还能迅速理解。

赵成辉听完后立刻提出了几个在他看来是生产上的难题,毕竟理论是理论,理论转换成实际成果能拦下九成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