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贺表(1/2)
永乐十四年八月十五酉时三刻,暮色將紫禁城染成暖金色。金香亭內红烛高照,瓜果珍饈摆满雕木桌,永乐大帝朱棣设下家宴,邀女眷儿孙共度中秋。亭外月色明朗,亭內欢声笑语,汉白玉栏杆上缠满的彩带隨风轻晃,眾人脸上皆是喜气洋洋。
朱棣坐在主位,目光扫过满堂儿孙: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拖家带口分坐三桌,各自与妻儿笑语盈盈;永安、永平、安成、咸寧四位公主与駙马们围坐一桌,駙马们举杯相敬,公主们不时掩面轻笑。
安贵妃抱著襁褓中的小公主姍姍来迟,粉雕玉琢的婴儿咿呀一声,宴会上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逗弄声,气氛愈发热闹。
酒过三巡,月光爬上亭檐。戌时初刻,几位公主率先起身,与朱棣依依惜別后消失在宫道尽头。紧接著,三位皇子的家眷也相继离席,金香亭內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朱棣与三个儿子相对而坐。
“老大老二老三。”
朱棣把玩著手中小巧的夜光琉璃杯,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轻轻摇晃,映得他眼角皱纹里都藏著笑意。
三兄弟慌忙起身围到父亲身边。
“你们哥仨对寡人又多了个女儿,持什么看法?”朱棣直入主题,“老大先说,一个一个来。”
“回父皇,儿臣……”朱高炽刚开口,便被朱棣抬手打断。
“这是家宴。”朱棣笑著摇头,“不谈君臣,只论父子。”
朱高炽一愣,隨即放鬆下来,露出憨厚的笑容:“当然是恭喜爹爹!多了这么个妹妹,一来说明爹爹龙体安康,依旧健朗,二来做儿子的多个妹妹也觉得很是欢喜。”
朱高煦撇撇嘴,抱怨脱口而出:“爹,小傢伙和我的小儿子差不多年纪,这感觉太奇怪,外人还以为咱家乱了辈分……”
话音未落,朱高燧已抢著开口,脸上堆满笑意:“爹龙体安康,雄姿不减当年,做儿子的心里当然高兴。”
“那老大和老三回去各写一份贺表,明天交来。”朱棣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头看向朱高煦,故意拖长声音,“老二……”
朱高煦脸色瞬间发白,额头渗出冷汗,下意识挺直脊背。
101看书 看书首选 101 看书网,101????????????.??????隨时享 全手打无错站
“罚你回去和王妃给妹妹纳一双虎头鞋,留著她百日宴穿。”朱棣说罢將杯中美酒一饮而尽,起身负手离去,宽大的龙袍在月光微风下猎猎作响。
朱高炽一脸鬱闷地回到太子宫,心中满是疑惑,实在搞不懂皇帝让他写贺表这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杨士奇正在教朱瞻基诗词韵脚,看到朱高炽这副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殿下有所不知,这是夏元吉昨天早朝提出来的。”
杨士奇放下手中书卷,继续解释:“他说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要为皇女满月写贺表。”
“这个老傢伙。”一旁的张妍不满地撇了撇嘴,脸上露出不屑之色,“净会想这些歪主意討陛下欢心。”
杨士奇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后面礼部一位员外郎又建议,允许五品的官员也能写,最后又变成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写。”
另一边,朱棣面色温柔,踱著步回到安贵妃的寢宫。他先走到肌肤白皙如雪的小傢伙身边逗弄了一番,小傢伙咧开小嘴,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
隨后,朱棣转头郑重地告诉安贵妃:“你前几天不是问小傢伙叫什么名字么,寡人这就去看看群臣的贺表,从中找找灵感,给她取个好听的名字。”
安贵妃眉眼弯弯,眼中满是期待。
“王忠,去把司礼监收到的贺表都搬来,然后读给朕和安贵妃听听。”
朱棣忽然突发奇想,决定就在安贵妃的寢宫里看贺表。
不一会儿,王忠就指挥著几个小太监搬来两张桌案,上面堆满摞得像小山一样的贺表。
“哇,这么多。”安贵妃很是吃惊,不禁感嘆。
“回娘娘,这次写贺表大臣们热情高涨,五品六品的官员也主动要写,所以很多。”王忠一五一十地解释著。
“那陛下先看谁的呢?”安贵妃好奇地眨眨眼睛,充满期待地望著朱棣。
朱棣指了指坐在乳母怀里玩著自己手指的小傢伙,示意让她来挑。
小姑娘就这样被抱到一张桌案前,歪著脑袋,好奇地打量著这些外观一模一样的贺表。
好半天,她才伸出小手按住一本贺表,然后咿咿呀呀地呼喊著。
王忠立刻走上前去,但却故意用身体遮掩视线,悄无声息地拿起另一本“贺表”,动作很是隱蔽。
此时,朱棣和安贵妃的注意力都在小姑娘身上,丝毫没有察觉到王忠举动。
“諫汉王及眾將悖逆不臣疏……”王忠的声音在寢宫內响起,刚念出標题,他便瞪大双眼,脸上露出震惊与错愕的神情。
朱棣听到这奇怪的標题也是一愣,目光如电般射向王忠:“什么?”
王忠装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手中册子,嘴里喃喃自语:“这是奏章吗?为什么夹在贺表里?”那模样,好似真的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感到无比诧异。
朱棣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猛地站起身来,一把抓过那本所谓的“贺表”,双手微微颤抖展开册子,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臣兵部右侍郎王睿顿首再拜,恭维陛下明察万事,伏以汉王及朝廷数名武將悖逆不臣之举,悉数稟明圣上……”
朱棣的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移动,脸色也越来越阴沉。
朱棣很快读完了这本册子,可他却有些恍惚,仿佛置身於一场无法自拔的噩梦之中。
兵部侍郎王睿在奏章里说自己因为惧內,在家中不敢饮酒,又因为贪杯好酒所以跑到汉王朱高煦府中参加午宴。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宴会,却因朱高煦几杯酒下肚,酒后吐真言而发生变故。汉王朱高煦自认为英明神武,是秦王李世民第二。更有一个主簿和几个武將还一起夸讚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好儿子,真是朕的好儿子!”朱棣一把將这份奏章丟在地上,身体微微颤抖。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二儿子竟然如此大胆,说出这般悖逆不臣的言论。
在朱棣心中,朱高煦一直是个勇猛少智的儿子,虽有时行事鲁莽,但也不至於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可如今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
寢宫內的气氛骤然变得压抑起来,安贵妃看著盛怒的朱棣,心中充满了恐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