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邢候送亲(2/2)

鱼国,《邢侯簋》记载“(周成王)舍邢侯服,锡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州、重、庸均是三个畿內诸侯小国,由周成王赐予邢侯,从此臣属於邢侯管理,这表现了周成王对邢候的信任,和畿內邢邑地位的確立,鱼邑当时属於庸国之三邑之一,后来鱼邑受封为小诸侯国,仍臣属於邢候,鱼伯后来还迎娶邢国公主为妻(正室)。

州国、重国、庸国均属於小诸侯国,辖域面积都比较小,比如庸国只包含三邑,由周成王赐予邢候,为邢国臣属之国,接受邢候的领导和管理。

西周时期,重要的侯国分封於畿外后,在畿內还有采邑,並担任朝內的重要职务,邢侯就是一个例子。周成王分封的邢国是王畿外的诸侯国,到了周穆王时期,邢侯由於辅政为三公之一,在周朝王畿地区赐封邢邑,这也就是畿內邢,当时邢侯的第三子井叔便代父受封於此,歷代邢侯子嗣中被选中辅政的,在朝期间均居住於畿內邢邑內,这个畿內邢邑也属邢国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这个邢候邢廖堪称周王朝的国之柱石太行屏障。而且这傢伙和周公姬煜还是又很近的血缘关係的亲族,这样一位国朝重臣地位举足轻重的大诸侯不请自来的送亲,送的还不时自己的闺女,这是极其严重的非礼行为。当然,人家来送亲一是因为和齐国的关係好,二是抱著目的来的。

邢国与燕国、中山国、鲁国、齐国、卫国、晋国的关係非比寻常,邢国和燕国是同一时期封建的姊妹之国,燕国为召公之嗣,邢国为周公之嗣,两家属於血浓於水的关係。

邢国与鲁国是一对兄弟之国,皆为周公的嗣国,鲁国为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封国,邢国是周公四子靖渊的封国,周公创建礼制,其嗣国鲁国、邢国是严格按周礼之制建立的国度,是礼仪之邦的典范。

邢国与齐国是世代联姻的盟国,邢国是周公的嗣国,是王室姬姓的封国,齐国是太公的嗣国,是姜姓封国,两国地域相邻,隔河而望,为世代姻国和歃盟之国,关係亲密。

邢国自建国开始,与河北中部的戎狄长期征战。同为姬姓封国的晋国本有携手一起抗御戎狄之责任和义务,然而面对山戎的威胁,晋国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选择了自私不做战略策应,致使邢国以一己之力独抗戎狄,因此两家的关係不远不近不冷不热。等到了姬仇这一代,邢廖觉得姬仇和之前的晋候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姬仇是大秦的女婿,大秦新近崛起封侯立国,最近又是灭了犬戎和西戎,还和齐、晋、郑、燕、鲁、卫结成同盟抗击戎狄,邢廖觉得找秦国比找晋国靠谱。但是之前邢国和大秦没啥来往,於是邢廖接著秦齐联姻的机会来见蒙义,而在此之前他还是事先和老牌的不靠谱盟友晋国打了招呼,邢廖是这样想的,就算晋国不出力但也不能得罪,毕竟晋国是个大国嘛。再说姬仇和秦侯的关係密切的很,说动秦侯还怕姬仇不肯出力吗?不能够哇,所以邢廖来了,即便是做出非礼之事他还是来了。

其实对邢廖的心思蒙义早就明白,这也是他覲见姬宜臼之前先到晋国见姬仇的原因所在,当然顺便看看玥贏和儿子也很重要,但最主要的是蒙义想把邢国拉进自己的盟国之中。和老牌的诸侯强国相比大秦还很弱小,真像贏开的遗詔中所说的务必要外联诸侯,打破姬翰之流隱隱形成的对大秦的封锁,为大秦的血素崛起创造条件。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朋友总是越多越好嘛。反正现在邢廖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为何不顺势而为呢。

蒙义深施一礼诚恳的说到:“邢候之义贏来感激不尽,之前晋候已经把邢候所思所虑告知贏来,贏来觉得邢国和秦国之间应同仇敌愾共抗戎狄。邢候若能加盟贏来愿让出盟主之位,不知邢候意下如何?”

这句话让邢廖满心惊喜,他一把拉住蒙义的手说:“秦侯快人快语,一语中的。秦侯所言,亦是邢廖所想,至於盟主还是等几国商议之后再定。秦侯,邢廖还有一件事想跟你说。”

最⊥新⊥小⊥说⊥在⊥⊥⊥首⊥发!

蒙义:“邢候是想说邢国和卫国之间的纠葛吗?”

邢廖的神情一松,他感激地看了一眼姬仇然后对蒙义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