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赐死长孙无忌(1/2)
李承乾让李世民看好了。
他如何施展政令!
此时玄武门外,大唐高僧玄奘,一直在看著眼前发生的一切。
一眾和尚全部被斩首。
高徒辩机在受凌迟之刑。
凌迟之刑需要割上三千刀,世间最残酷的刑法,莫过於此!
李世民默默的看向李承乾。
此时,李承乾已经开始发號施令。
李世民知道大势已去,无论是虚空之上的三千蜀山剑仙。
还是曾经效忠他的大唐不良人反戈。
他都知道他已经走到了尽头!
第一道政令,指向佛门。
“传孤之令!查抄天下所有佛寺!僧侣凡有犯戒者,一律驱逐还俗!凡有过往罪行者,严惩不贷!”
“所有佛寺田產、商铺,尽数收归国有!所得钱粮,一半充入国库,一半……用於抚恤在歷次战爭中牺牲的將士家属,以及救济天下孤苦!”
“自今日起,大唐境內,僧人亦是国民,需守大唐律法,需纳国家税赋!佛门,再无法外之地!”
这道政令一出,天下譁然。
那些曾经富可敌国,作威作福的佛寺,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无数被他们强占的良田,回到了百姓的手中。
无数被他们搜刮的金银,变成了国库里实实在在的钱粮。
而那些曾经高高在上,受万民供养的僧侣,则被打落凡尘,要么还俗为民,要么……就在大牢里懺悔自己的罪孽。
百姓们,欢呼雷动!
尤其是那些曾经被佛寺欺压过的百姓,更是对太子殿下感恩戴德,甚至有人在家中,为太子立起了长生牌位。
第二道政令,指向门阀。
“传孤之令!废除门阀制!开科举,不问出身,不问门第,唯才是举!”
“所有查抄的世家门阀之田產,尽数分於天下无地之农户!凡大唐子民,皆可按人头,分得永业田!”
“凡世家门阀之藏书,尽数收归国有,於长安、洛阳两地,建立皇家书馆,天下士子,皆可入內阅览!”
这一道政令,更是石破天惊!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科举!
这是在刨世家门阀的根!
他们之所以能垄断朝堂数百年,靠的就是对官位的世袭和对知识的垄断。
而现在,李承乾用最直接的方式,將这两样东西,彻底打碎,然后……分给了天下所有的寒门士子和普通百姓!
一时间,天下寒门,无不为之振奋!
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个可以凭藉自己的才华,真正出人头地的希望!
他们对这位铁血太子的拥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所有將士,按功绩,皆有封赏!牺牲將士,其家属由朝廷供养,其子女,可入国子监读书!”
“自今日起,提高军人地位!凡军属,可见官不跪!”
这道政令,更是让整个大唐的军队,彻底沸腾了!
自古以来,军人地位就不高,被文官看不起,被世人称作“丘八”。
可现在,太子殿下,竟然要为他们正名!
可见官不跪!这是何等的殊荣!
一时间,“太子殿下千岁”的呼喊声,不仅响彻在长安城,更响彻在北境的军营之中!
秦怀玉、程处默等人,在接到这道圣旨时,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他们赌对了!
太子殿下,才是真正懂他们,真正看重他们这些武人的明主!
短短数日,三道政令,如同三把快刀。
快刀斩乱麻!
李承乾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將佛门、世家这两个盘踞在大唐身上数百年的毒瘤,连根拔起。
同时,又將寒门士子、普通百姓、底层军人这三个最庞大,也最被忽视的群体,牢牢地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之上!
他正在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著整个大唐的秩序。
这个过程,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长安城的大牢里,每天都有人被拖出去砍头。
曾经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如今成了阶下囚,他们的哀嚎,无人理会。
但长安城的街头,却出现了久违的安寧和希望。
分到土地的农民,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得到赏赐的军属,挺直了腰杆。
捧著书卷的寒门士子,眼中闪烁著光芒。
一个新的秩序,正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冉冉升起。
而这个新秩序的缔造者,李承乾,此刻正站在玄武门中,冷冷地看著跪在他面前的三个人。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
这三位,曾经是大唐朝堂之上,权势最盛的三根擎天玉柱。
而现在,他们不过是……阶下囚。
玄武门上,安静得能听到烛火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李承乾端坐在那张象徵著至高权力的龙椅之上,手指轻轻地敲击著扶手,目光平静地看著跪在下方的三位老臣。
房玄龄和魏徵,此刻已经彻底没了声息。
他们一个面如死灰,一个老泪纵横。
他们看到了太子雷厉风行的手段,也看到了新政颁布后,长安城內那些底层百姓和士子们的欢呼。
他们知道,大势已去。
无论他们心中对太子的酷烈手段有多么不认同,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太子正在做一件,对这个国家来说,或许是正確的事情。
他们的心,很复杂。
有悲哀,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英雄迟暮,被时代拋弃的无力感。
而长孙无忌,与他们不同。
他跪在那里,身体虽然也在微微颤抖,但他的头,却始终低著,让人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他的心中,没有悲凉,没有无奈。
只有恐惧。
深入骨髓的,无边的恐惧。
因为他知道,房玄龄和魏徵,或许还能留下一条性命。
因为他们对太子来说,是“公敌”,是旧有秩序的代表。太子拿下他们,是为了立威,是为了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决心。
而他,长孙无忌,不一样。
他是太子的亲娘舅,是皇后的亲哥哥。
他对太子来说,是“私仇”!
是背叛者!
所以,他也最该死!
“房相,魏大人。”
李承乾终於开口了,打破了殿內的死寂。
他的声音很平静。
“你们二人,辅佐父皇,开创贞观盛世,劳苦功高。这一点,孤,认。”
房玄龄和魏徵闻言,浑身一震,难以置信地抬起头。
“但是,”李承乾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冷,“你们尸位素餐,蒙蔽圣听,对佛门之恶,世家之患,视而不见,此乃大罪!这一点,孤,也认!”
“功过,不能相抵。”
“所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李承乾看著二人,缓缓说道:“从今日起,免去你们二人一切官职,收回所有封赏。你们,就安心地,回乡养老去吧。”
“这,是孤对你们,最后的仁慈。”
房玄龄和魏徵,怔怔地看著李承乾。
他们想过无数种结局,被赐死,被流放,被终身监禁……
却唯独没有想过,竟然是……放他们回家?
一时间,两位老臣百感交集,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
他们对著李承乾,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臣……谢殿下不杀之恩。”
声音,苍老而沙哑。
“带他们下去吧。”李承乾挥了挥手,像是赶走两只苍蝇。
两名不良人上前,將已经站不稳的房玄龄和魏徵,架了出去。
一个,是高坐於龙椅之上的,李承乾。
另一个,是跪在冰冷地砖之上的,长孙无忌。
气氛,在这一瞬间,变得无比压抑和诡异。
李承乾没有说话,他只是用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静静地看著自己的舅舅。
而长孙无忌,则將头埋得更低了。
他能感觉到,那道目光,像两把锋利的刀子,正在將他寸寸凌迟,將他內心深处所有阴暗的,卑劣的,自私的算计,都血淋淋地剖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每一秒,对长孙无忌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终於,他再也承受不住这种无声的折磨。
“殿下……”他开口了,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臣……有罪,罪该万死。只求殿下,看在……看在娘娘的份上,能饶过长孙家,其他人……”
“娘娘?”
李承乾打断了他的话,声音里带著一丝嘲弄。
“舅舅,你现在,还有脸跟孤提母后?”
长孙无忌的身体,猛地一震。
李承乾缓缓地从龙椅上站起,一步一步,走到长孙无忌的面前。
他的影子,將长孙无忌完全笼罩。
“孤一直想不明白。”
李承乾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长孙无忌的心上。
“孤,是你的亲外甥。母后,是你的亲妹妹。我们,才是一家人。”
“可你,为什么要帮著外人,来对付我?”
“为什么,在父皇猜忌我,打压我的时候,你从来没有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
“为什么,在魏王李泰,晋王李治,上躥下跳,覬覦东宫之位的时候,你选择了冷眼旁观,甚至……在暗中推波助澜?”
李承乾每问一句,长孙无忌的身体,就颤抖一分。
到最后,他已经抖得像筛糠一样。
“你身为国舅,身为百官之首,想的不是如何辅佐孤,巩固我李唐的江山。”
“你想的,是如何在这场储位之爭中,左右逢源,待价而沽!”
“你想的,是谁能给你长孙家,带来最大的利益!”
“你想的,是让你长孙家,成为第二个,第三个,凌驾於皇权之上的千年门阀!”
“舅舅,”李承乾俯下身,看著长孙无忌那张已经毫无血色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
“孤说的,对吗?”
长孙无忌的心理防线,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了。
他知道,自己所有的偽装,所有的算计,在这个外甥面前,都成了一个笑话。
他看透了一切!
“不……不是的……”长孙无忌还在做著最后的,徒劳的辩解,“殿下,你误会了……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为了避免……避免再发生一次玄武门之变啊!”
“为了大唐?”
李承乾悽然一笑,那笑容里,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和失望。
“舅舅,你骗得了別人,骗得了父皇,甚至骗得了母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