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前往大唐第一书院!(1/2)
第二天清晨。
李承乾行来,前往书院,去见夫子。
好的,请看为您生成的新章节內容: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书院问道,夫子一言长安城,南。
与皇城的庄严肃杀,东西市的喧囂繁华截然不同,这里坐落著一座古朴而幽静的院落。
没有雕樑画栋,没有琉璃金瓦,只有青砖黛瓦与爬满墙壁的常青藤,诉说著岁月的沉静。
这便是大唐书院。
天下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殿堂。
今日,这份沉静被一阵整齐而肃穆的脚步声轻轻打破。
李承乾身著一袭寻常的玄色常服,並未乘坐龙輦,只是在李君羡和少数几名不良人的护卫下,步行而至。
然而,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如今更是融合了无上人道愿力的帝王气魄,却比任何仪仗都更加令人敬畏。
书院门前,负责洒扫的老儒,见到来人,手中的扫帚“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隨即慌忙跪倒,嘴唇哆嗦著,却激动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承乾並未理会,他径直走入书院。
书院之內,琅琅书声,戛然而止。
正在七座讲堂之內,聆听七位大先生讲学的数百名国子监学子,以及那七位名满天下,平日里眼高於顶的大儒,此刻都纷纷涌出讲堂,面带骇然与狂热,朝著李承乾的身影,俯身下拜。
“吾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声音,在书院上空迴荡,惊起了林间无数飞鸟。
这些天之骄子,这些大儒名士,他们或许曾对李世民的某些政令腹誹过,或许曾对朝堂上的袞袞诸公不屑一顾。
但面对眼前这位,以雷霆手段终结乱局,以无上伟力镇压蜀山,更是在玄武门前与仙人论道的年轻帝王,他们心中只剩下最纯粹的,发自灵魂深处的敬畏与崇拜。
这是对力量的臣服,更是对开创一个崭新时代的强者的拥戴。
“平身。”
李承乾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他没有在这些人身上过多停留,目光越过人群,望向了书院最深处,那座看似最不起眼,却也最古老的阁楼。
那里,是夫子的居所。
他挥了挥手,李君羡等人立刻会意,留在原地,將所有人都拦了下来。
李承乾独自一人,顺著青石小径,朝著那座阁楼走去。
阁楼前,有一方小小的池塘,几尾红鲤正在其中悠然游弋。
一位身穿陈旧儒衫,头髮白,身形甚至有些微胖的老者,正拿著一把鱼食,慢悠悠地撒著。
他的动作很隨意,就像一个寻常的邻家翁。
他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因为那震彻书院的山呼万岁而有丝毫的动容。
这世间的一切,於他而言,都不过是池水中泛起的一圈涟漪,转瞬即逝。
李承乾在他身后三步之外,停下了脚步,静静地站著,没有出声打扰。
直到老者撒完了最后一撮鱼食,拍了拍手上那几乎不存在的灰尘,才慢悠悠地转过身来。
他看著李承乾,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中,却蕴藏著一片洞悉万物的星空。
他没有行礼,只是很隨意地开口,声音平和,在拉家常。
“昨天你父皇来过。”
李承乾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只听夫子继续说道:“他在这里,坐了一个下午,一句话也没说,天黑就走了。你不去拜见拜见你父皇吗?”
李承乾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儿臣,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也是。”
夫子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看著池水中抢食的鲤鱼,又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他已经败了。”
不是“你贏了”,而是“他败了”。
仅仅一字之差,意味却天差地別。
从夫子口中说出的这个“败”字,不是指权力的旁落,不是指玄武门前的狼狈。
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从精神到意志,从“道”到“心”的,彻底的溃败。
这是一个盖棺定论。
一个由这位人世间最接近“道”的至圣,对李世民这位天可汗,所做出的,最终的宣判。
李承乾的心,猛地一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