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量少了我不做(2/2)
看著沈浩的样子,中兆航笑了,魏国勛也笑了,杨国强那边脸色有些不善。
“领导,不是我们店大欺客,是我们硫化机升温一次费用太高。我们想和贵公司长期合作,要高了价格伤了和气。价格低了我们无利可图,工厂有了利润才能生存。”
“就拿炼製橡胶原材料来说,一锅料最少五百公斤,这个產品至少能够做两万个,您说我剩下的胶料卖给谁啊?都要平摊到这四千个零部件上面,开发起来就没必要了,各位领导说呢?”
什么叫做高端的营销:真诚。
工业加工製造这玩意,无论是工艺还是技术,吃三五年就是长的,伴隨著中国的工业化,这些东西大家也都会算。
墙边的沈春萍和沈成钢急的直冒汗,暗道沈浩怎么能这么说呢?你都教给他们了,以后我们吃什么?事以密成。
“呵呵,沈总,我现在知道梁金德那么精明的人物为什么选择你了,这才是合作的態度。相互之间把技术和成本摊在桌面上来说,没有比这种合作方式更好的了。”
“小中,別大喘气。一个月保守估计四千个,总数四千个沈总能陪你玩啊?哈哈,你个老傢伙心思坏得很!沈总,別介意他逗你玩……”
魏国勛现在怎么看沈浩都感觉喜欢,真诚,开诚布公。
除了沈浩所有的供应商议价的时候都遮遮掩掩,恨不得把自己的利润方式埋到土里,所以工厂產品降价的时候谈判非常困难,就跟挤牙膏一样,都和沈浩一样,魏国勛早就完成了產品降价了,还能轮到梁金德抢市场。
“哈哈,沈总,你是魏总少有夸的人,咱们一个月四千,只多不少!这还有几款產品,你也让人给报个价吧,都是批量的。”
中兆航现在也非常高兴,沈浩看上去不会做生意,恰恰是最会做生意的,直接拿捏了当下客户的心思:了解成本构成。
2005年马上来临,所有汽车產业配套商都憋著劲了,產品逐步降价,每一个中上游厂家都期望下游厂家能够和自己同步,沈浩的表现恰恰符合这点。
这下角落里的沈成钢笑了,是那种发自內心的笑容,吕秋燕给沈成钢递上保温杯,老头高兴地接过去喝了一口,和吕秋燕对视一眼,那叫一个开心。
旁边的沈春萍和王慧君此时脸色非常难看,整个对接和谈判没有博大橡胶销售部的事情,这叫什么?不带你玩了!
按照沈浩和魏国勛达成的协议,双方在密封件上面的价格比液压件高一个点,为了照顾连海液压件厂的情绪。
其余的產品全部是市场价,三个小时,一场堪称完美的商业谈判完成。
沈浩接待几个人的地点安排在中山区的富丽华,因为沈成钢刚刚手术回来,直接被排除在接待队伍之外。
王慧君接待过中兆航,沈浩只是在会议室简单的给两人引荐了一下,剩下的都是自己手下於桂英率领一帮人在接待。
下午三点多,魏国勛一帮人开始返程,沈浩给送到高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