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2/2)
“那估计我现在,顶多人工手动弄出了两页ppt。”
感慨之余,赵瑞龙伸手弹掉菸灰。
隨后关上电脑,收好优盘。
將一切收拾妥当后,还差几分钟才到两点。
用手机设置了一个闹钟,赵瑞龙便准备躺沙发上休息会儿。
但一闭上双眼,就忍不住想起上午,跟波音公司的闭门会谈。
龙芯集团都有內鬼泄密,龙国商飞又怎么可能没有?
而且天海飞机公司,在被龙国商飞兼併重组之前,曾在八十年代与米国人有过深入合作,双方合作研製和生產过多架喷气式客机。
有如此甜蜜的合作过往,某些人必然私底下和米国人依然还有著不错的交情,米国人找他们打听国產大飞机的研製情况,那还不简单容易?
原型机都已经造出来了,那么已有的技术图纸、设备配置等,米国人百分之百也都掌握了,也必然进行了一系列模擬测试,对国產大飞机的性能有了大致了解。
这一了解,让波音很不爽。
因为龙国的中型客机,完全就是他们波音热销机型737,以及空客a320的完美结合升级版。
也就是说,这款飞机不仅集合了b737和a320的所有优点,还解决了两款机型的缺点。
再加上更先进更强大的综合航电、通信导航、动力系统、客舱设备……
这些都让国產中型客机,在操纵、载荷、航程、油耗、空间等各方面都有了优异性能。
而不管是他们波音,还是殴州空客,他们研製中型客机,都经歷了很多的坎坷波折,甚至是不少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民航业之所以越来越安全可靠,他们两家公司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作为后来者的龙国商飞,相当於是站在了他们两大巨人的肩膀之上。
少走无数弯路错路的龙国商飞,本就已经够让人不爽了。
偏偏还同时抄了他们两家的作业,並进行了优化升级。
这样一来。
他们两家不仅都不太好告状,说龙国商飞侵犯了他们的专利。
还导致他们现在热销的b737和a320,必须得抓紧时间优化升级。
否则就会在燃油经济性、飞行噪音、机身寿命、智能化水平等各方面大幅落后。
米国人正忙著研製新一代的洲际宽体客机,以便应对空客的a380巨无霸。
这时候在中型客机市场领域,持续热销多年的b737,有可能保不住霸主地位。
波音的人当然看龙国的国產大飞机各种不爽。
会谈的时候,就差明说他们即便不起诉龙国商飞侵犯了专利,也一定会让国產中型客机拿不到米国的適航认证。
而一旦米国这边都不给適航认证,殴州那边也肯定不会给。
两家的適航认证都拿不到,那龙国的国產大飞机,自然就不可能打入国际市场。
之所以如此篤定,那是因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连像样的航空工业都没有,更別说適航认证体系了。
他们觉得米国和殴州拥有全球顶尖的航空工业,在航空器的认证管理上也十分专业严格,便认可两家的適航认证。
任何一款飞机,只要能通过米国或殴州,任何一家的適航认证,其他国家就认为是安全可靠,是可以购买使用的。
如果龙国的国產大飞机,只是通过了龙国国內的適航认证,那么其他国家必然会怀疑,这款飞机到底是否安全可靠。
当然。
米国人也知道,不让龙国人研製国產大飞机並不现实。
越是打压限制,龙国人反而会越发自立自强,勒紧裤腰带也要造出来。
米国和殴州不给適航认证,龙国的民航部门完成了適航认证后,国內的航空公司也必然会买。
隨著龙国的迅猛发展,民航业规模持续扩大,龙国商飞就算只靠国內市场,也照样可以活下去。
所以霸道强势又恬不知耻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合作方案。
波音让龙国商飞,参与他们代號7e7的大型宽体飞机项目,並承诺研製成功后,分配不少於20%的生產任务给龙国商飞。
而龙国商飞则放弃国產大飞机的独立自主研製,让波音参与研发,改为b737机型新一代產品,代號都想好了就叫737max。
反正他们迟早也是要对737这款经典畅销的中型客机进行升级,而升级內容主要是换更高效省油的发动机、更轻的材料、更好的航电……
正好,龙国的中型客机,不仅看著像737,而且各方面的性能,都符合他们心目中,737升级过后的样子。
索性他们就不自己升级了,把名字一改,再参与一下后期的研发测试与適航认证,新一代737就算横空出世。
如此一来。
他们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財力,都用来研製7e7梦幻飞机,以便打败空客的a380。
也不怕急匆匆的升级改造737,结果忙中出错,飞机没升级好,反而酿出不少事故。
他们觉得这样的合作,对龙国商飞来说也有好处。
在波音的帮助下,不仅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中型客机的研发测试与適航认证,还能积攒大型客机的研发经验、承揽一部分生產任务。
最关键的是,看似国產大飞机没有了,但改名后的737max,大部分订单都会交给龙国商飞生產交付,並不影响龙国商飞赚钱。
而且新一代的737max,大部分研製任务和材料设备,都是龙国人自己完成和生產的,说它是国產大飞机也完全说得过去,並不丟脸。
这样的合作方案,自然有不小的诱惑力。
因为乍一看,好像真的是双贏,波音可以专注研製宽体客机,而龙国商飞可以更快搞出中型客机。
唯一受伤的,还是竞爭对手空客。
他们採用四台发动机,號称空中巨无霸的a380会遇到波音的7e7梦幻飞机。
而他们持续热销的中型客机a320,又会遭遇波音和龙国商飞联合研製的737max。
但米国人真的会如此好心吗?
作为穿越者的赵瑞龙,显然太清楚他们的套路。
合作方案一定是无可挑剔的,怎么看都像是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但问题在於……
再好的合作方案,得不到高效执行,又有什么用?
如果答应了,波音绝对不会让龙国商飞参与大型客机的核心研製任务,只会分派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部件小系统。
而龙国商飞原本自主研发,进展非常顺利的国產中型客机,让波音改名为737max后,也別想很快完成研发测试和试航认证。
米国人一定会能拖就拖,能推就推,把原本明年就能首飞,2007年之前就能投入运营的国產中型客机,搞得十年內都別想完成。
到那个时候,龙国商飞迟迟无法將所谓的737max型客机投入生產,波音反而会把国產中型客机的优秀设计抄走,在他们本土完成737机型的升级。
这种打著合作的名义,把项目拖黄拖死的套路,赵瑞龙见多了。
不过鑑於两国如今越发密切的关係,龙国还需要加大对米国的外贸出口,才能儘快富强起来。
所以赵瑞龙在会谈时,並没有直接拒绝波音提出的合作方案,反而打算来个將计就计。
龙国商飞內部,不是有一些老顽固很崇洋吗?不是很喜欢和波音合作吗?
那就正好,成立一个新的项目部,把这帮跪久了站不起来的全都调进去,让它们好好的跟波音合作。
它们被调开后,也正好可以腾出一个个重要岗位,让那些自信自强,敢想敢干的少壮派,能有用武之地。
就算这一招拖延战术被识破,赵瑞龙也不怕,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有什么不对?
人都是两条腿走路才稳,龙国商飞要发展壮大,同时走两条路线,不是更保险吗?
至於多一个项目部,要多不少钱,赵瑞龙也並不介意,反正把那帮老顽固开除,也別要赔不少。
哪怕最终和波音撕破脸也无所谓,反正他们由始至终,也没打算真帮国產中型客机通过適航认证。
龙国商飞研製的飞机,將来註定只能在龙国以及友好国家销售。
想完和波音的勾心斗角,赵瑞龙又不由自主想到下午,要和英德尔等米国科技企业的合作洽谈。
其他米国科技企业都还好说,只要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业务外包又何妨?
但作为米国最牛逼半导体企业的英德尔,他们就不一定愿意了。
多年来,他们所有处理器的晶片都是自主研製、自主生產……
哪怕他们知道在晶片加工技术上,他们落后了一代,他们显然並不会轻易將晶片生產业务外包给龙芯集团。
全球化时代,分工协作確实有利於提升效率、分摊成本、降低风险,但也会导致关键环节不受控制。
如果真的將晶片生產任务外包给龙芯集团,他们是可以只需要专注设计,能更快更好的开发出性能更好的处理器。
可一旦养成了依赖,以后只会设计不会生產,万一两国关係恶化,龙芯集团被制裁,他们的晶片又找谁代加工生產呢?
“搞不定英德尔,就先拿下其他公司!”
“哪怕亏本也要让他们习惯將生產业务外包!”
“等咱们龙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晶片製造强国,我看还有谁敢卡老子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