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建设(2/2)

村子里的居民大多是从各地逃难来的难民,以捕鱼为生,生活极其贫困。

海滩上停泊著十几艘破旧的小渔船,船身上到处都是补丁,显然已经使用了很多年。

几个衣衫襤褸的渔民正在修补渔网,看到朱桂的庞大舰队后,都嚇得躲进了房子里,不敢出来。

“就是这里了吗?”朱桂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回殿下,根据海图显示,这里確实是马六甲海峡的最佳港口位置。”负责导航的军官恭敬地回答道。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这里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东西方贸易的必经之路。

在后世,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商船通过。

但现在,这个在后世价值连城的战略要地,竟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

海盗们虽然在这里设有据点,但也不过是一些临时搭建的简陋建筑,根本谈不上什么开发建设。

“这就是华夏最大的遗憾啊。”朱桂喃喃自语道。

他知道,在歷史上,明朝曾经有过占据马六甲海峡的机会。

郑和七下西洋时,曾经在这里设立过据点,当时的马六甲苏丹甚至还向明朝称臣纳贡。

但是,由於种种原因,明朝最终放弃了对这里的控制,让这个战略要地落入了他人之手。

“既然歷史给了我重新来过的机会,那我就要改写这段歷史。”朱桂暗暗想到。

他立即下令,让舰队在附近的海湾停泊,然后马上就要开始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

这一次,他不仅要在这里建立一个据点,更要將这里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海上都市,成为他的海上帝国的重镇!。

“传令下去,派遣一千名精壮工人上岸,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此处建造一座城池!”

这些工人都是从琼州精心挑选出来的,不仅身体强壮,而且有著丰富的建设经验。他们一上岸,就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首先是砍伐森林。

马六甲海峡周围生长著茂密的热带雨林,这些森林不仅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木材,更重要的是,清理出来的空地可以用来建造城池。

农民们挥舞著斧头和锯子,在震天的號子声中,一棵棵参天大树轰然倒下。

短短几天时间,就清理出了数十里的空地。

那些当地的渔民远远地看著这一切,眼中满是惊讶和敬畏。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这些明朝人不仅人多势眾,而且组织有序,工作效率极高。

更让他们震撼的是,这些人使用的工具都是精钢製造的,锋利程度远超他们平时使用的简陋工具。

接下来是规划城址。

朱桂亲自参与了城池的设计工作,他要建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据点,而是一座占地十里的完整城池。

这座城池將包括城墙、城门、官署、民居、工坊、市场等各种建筑设施。

“铁牛,传令各舰,再调集两千名工人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