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钱患(1/2)
见朱桂久久不语,只是盯著夏原吉,朱元璋眉头微蹙:“怎么,你也觉得他们是危言耸听?”
“不。”
朱桂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儿臣非但不觉得是危言耸听,反而觉得,夏大人所言,已是燃眉之急。”
“儿臣只是震惊於,我大明朝堂之上,竟有如此远见卓识之士。”
这句发自內心的讚嘆,让夏原吉微微一愣,隨即拱手道:“殿下谬讚。下官也只是纸上谈兵,终究是些浅见。”
“不,夏大人,你看到的不是浅见,而是祸根。”
朱桂收敛心神向前一步,环视三人,拋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的问题:“父皇,吕尚书,夏大人,儿臣想请教一个问题——何为钱幣?”
这个问题问得突兀,朱元璋和吕昶都愣住了。
钱不就是钱吗?还能是什么?
唯有夏原吉,眼中精光一闪,稍作思忖,便沉声答道:“回殿下,下官以为,钱幣者,非金银铜铁本身,亦非纸张。其本质,乃是朝廷与万民之间的一种约定,用以衡量万物之价值,便於交易流通。百姓信之,则废纸可为钱。百姓弃之,则黄金亦同土。”
说得好!
朱桂心中暗赞一声。
这个回答,已经触及了信用货幣的本质。
“夏大人所言极是!”
朱桂朗声道,他决定顺著这个思路,將话题引向更深处,“我华夏自商周始,以贝为幣,后有刀布圜钱,至秦一统,方有半两钱。”
“歷经两汉魏晋,皆以铜钱为本。”
“钱幣的形態在变,但其背后,是百姓对它的信任不变。”
“铜就是铜它本身就有价值,可以铸成铜器。可以熔了再铸,所以百姓信它。”
他话锋一转:“可父皇,咱们大明的宝钞,它真的值那一贯钱吗?”
此言一出,御书房內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这是在直接质疑朱元“平生得意之作”的大明宝钞。
无异於当面打皇帝的脸。
吕昶嚇得脸色发白,拼命给朱桂使眼色。
朱元璋的面色也是一抽。
但他没说什么,也只是在等待朱桂的下文。
见状,朱桂继续说道:“宋有交子,元有中统钞,再到我大明的宝钞,为何歷朝歷代的纸幣,最终都免不了沦为废纸的下场?”
“儿臣以为,其根本原因在於,根基不牢!”
“纸幣,说到底,就是一张印了字的纸。”
“朝廷说它值一贯,它就值一贯。”
“但这份价值,凭的是什么?凭的是朝廷的信用!凭的是这张纸,隨时可以去官府兑换成等价的金,银,铜钱!”
“可无论是宋,元还是我大明,都在金属货幣体系尚未完善,国库储备远不足够的情况下,就强行推行纸幣。”
“这就好比是盖一座万丈高楼,地基却只挖了三尺深!”
“初期尚可,可一旦朝廷因为用度紧张,开始滥发宝钞,印出来的纸越来越多,而国库里能兑换的铜钱还是那么多。”
“百姓们又不傻,手里的纸换不来铜钱,谁还信它?”
“这宝钞的价值,自然就一落千丈!”
朱桂的这番话,让朱元璋直接一个后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