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大明新业务(1/2)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满足了朱元璋用特务机构监视一切的控制欲,又安抚了文官集团对锦衣卫的恐惧,划清了权力的边界。
夏原吉听得是心悦诚服,看向朱桂的眼神,已经近乎於崇拜。
这位南王殿下,不仅懂经济,更懂帝王心术,懂制衡之道!
“好!好一个查帐的不管钱,管钱的不握刀!”
朱元璋仰天大笑:“桂儿,此事,咱就全权交给你去办!咱要看到大明皇家钱庄,在京城开业!”
“儿臣,遵旨!”
...
几天时间一闪而过,对於京城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但对於整个官场和工部,户部的官员们来说。
太难顶了。
南王朱桂自从领命之后,展现出了惊人的精力和行动力。
他先是徵用了位於京城最繁华的东市口的一座三层楼高的废弃官署。
在工部数百名工匠的日夜赶工下。
这座原本糟烂的建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脱胎换骨。
青砖被磨得光滑如镜,原本的木质门窗全被换成了厚重的铁柵栏,门口更是立著两尊威风凛凛的石狮子,由宫中禁军二十四小时轮班站岗。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门之上,悬掛起了一块巨大的金丝楠木牌匾,上面是朱元璋亲笔题写的六个烫金大字—大明皇家钱庄。
与此同时,夏原吉在朱桂的授意下,从户部精挑细选了上百名精通算学,品性端正的官吏,进行了一场封闭式的“岗前培训”。
存钱给利息,异地可匯兑,凭票可支取…
一个个全新的概念,衝击著这些传统官吏的认知。
京城的百姓们,则是彻底看傻了眼。
他们议论纷纷,对这个凭空冒出来的“皇家钱庄”充满了好奇与怀疑。
“听说了吗?东市口那,皇上开了个钱庄!”
“钱庄?存钱的地方?俺们那点铜板,还不够塞牙缝的,存个什么劲儿。”
“你懂什么!听说啊,把钱存进去,不但不收保管钱,还倒找你钱呢!叫什么……利息!”
“天下哪有这等好事?莫不是骗人的吧?”
“谁敢骗?那可是皇家的买卖!牌匾都是当今皇上亲手写的!我还听说啊,以后官员们发俸禄,都得去那儿领呢!”
“真的假的?那可得去看看。我还听说皇上铸了新钱,精美得跟宝贝似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好奇,怀疑,期待…种种情绪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瀰漫。
大明皇家钱庄正式开业的这一天,终於到来。
这一日,恰逢每月初一,京官们发俸禄的日子。
大理寺丞孙永平起了个大早,心情却不怎么明朗。
他是个从七品的京官,官不大,人却清廉,两袖清风。
可这清廉的代价,就是穷。
每个月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去户部领俸禄。
那点微薄的俸禄,大半都是早已一文不值的大明宝钞,能换到几吊成色不足的铜钱,就算运气好了。
靠著这点钱,要养活一家老小,实在是捉襟见肘。
他唉声嘆气地来到大理寺官署,却被告知,今日领俸禄的地点改了。
“大人,上头传下话来,今儿个所有衙门的俸禄,都统一去东市口的皇家钱庄领取。”一名小吏通知道。
“皇家钱庄?”
孙永平一头雾水,和其他同僚们一样,既懵圈又好奇。
当他们一行人来到东市口时,彻底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高大的门楣,精美的建筑,门口排著长长的队伍,却不是来存钱的百姓,而是和他们一样,来自京城各大衙门的官员。
眾人怀著忐忑的心情走进钱庄,內部的景象更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宽敞明亮的大堂,一排长长的,由上好黄梨木打造的柜檯,將內外隔开。
柜檯后面,坐著一个个身穿统一青色布袍的帐房先生,他们面前都摆著一个算盘,神情专注。
而最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在大堂正中央,背手而立,亲自监督著这一切的,竟然是当今圣上最炙手可热的儿子——南王朱桂!
“南王殿下千岁!”
官员们不敢怠慢,纷纷上前行礼。
“诸位大人免礼。”
朱桂微微頷首:“今日是钱庄开业第一天,也是诸位第一次在此领取俸禄,本王在此,是想看看这新法子,诸位用著是否还顺心。”
官员们面面相覷,不知该如何回答。
孙永平犹豫了半天,仗著自己官小人微,壮著胆子,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拱手问道:“殿下,下官孙永平斗胆问一句,今日发的俸禄,那宝钞,可否能少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