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拒不奉詔,又当如何(2/2)
於是,一本本请求严惩逆藩的奏摺,雪片般飞向紫禁城。
然而,这些奏摺都如同石沉大海,那位高坐於龙椅之上的洪武皇帝,既不批覆,也不发怒,只是每日照常上朝,考校皇太孙的功课,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皇帝越是平静,百官的心里就越是发毛。
这潭水,太深了。
就在金陵城里的各种流言蜚语即將达到顶峰时。
奉詔护送安南、暹罗二国国主入京的西平侯沐春,终於抵达了京城。
只是,在进入京城的前一天,沐春在驛馆中。
等到了一个他最想见,也最怕见的人。
他的弟弟,沐昂。
沐昂一身风尘,甲冑上还带著南方雨林的湿气,他冲入兄长的房间,连口水都来不及喝,便压低了声音,急切地说道:“大哥,都查清楚了!”
沐春屏退左右,亲自为弟弟倒了一杯热茶,沉声道:“说。”
“十三殿下他已经拿下了整个安南和暹罗。”
“蓝玉的大军势如破竹,確切消息,暹罗的象兵在一个时辰內就被火器打得全军覆没。”
“如今,蓝玉的前锋已经杀入了占城国境,怕是整个中南半岛,都要改姓朱了。”
沐春端著茶杯的手微微一顿。
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
蓝玉的本事,他清楚得很。
“还有呢?”
沐春问道:“最关键的,他到底想干什么?”
沐昂咽了口唾沫,凑到沐春耳边:“大哥,我收买了一个从上京港回来的汉商,那人说琼王殿下正在筹备建国大典。”
“哐当!”
沐春手中的茶杯失手滑落,在地上摔碎。
建国称帝!
自立为王,要和大明分庭抗礼!
沐春呆坐在椅子上,许久没有说话。
……
奉天殿。
大朝议。
朱元璋身穿龙袍,端坐於九龙宝座之上。
皇太孙朱允炆侍立在侧,面色有些苍白,眼神中满是紧张。
大殿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鸦雀无声。
在御阶之下,正中跪著两个身穿异国服饰的男人。
正是安南国主和暹罗国主。
隨著太监一声悠长的唱喏,这两个亡国之君仿佛得到了信號,同时匍匐在地,用带著浓重口音的汉语,哭天抢地地哀嚎起来。
“陛下!天朝上国的皇帝陛下啊!您要为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藩属做主啊!”
“我安南陈氏,世世代代尊奉大明为宗主,不敢有丝毫二心。可那朱桂,狼子野心,残暴不仁,他捏造罪名,派那杀神蓝玉,夺我江山,杀我臣民,如今我安南故地,已是人间炼狱啊!”
“陛下!我暹罗国祚百年,从未得罪天朝,却遭此横祸。”
“蓝玉的军队用妖火妖雷,毁我象兵,屠我城池,我暹罗数百万子民,正翘首以盼,等著天朝王师去解救他们啊!”
两人哭得声泪俱下,將自己塑造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
把朱桂和蓝玉描绘成了青面獠牙的恶鬼。
这番表演,瞬间点燃了整个朝堂。
兵部尚书第一个出列,义愤填膺地奏道:“陛下!琼王朱桂,擅开边衅,侵占藩属,此乃大逆不道之举!若不严惩,何以彰显天朝国威?何以安抚四方藩国之心?臣请陛下,立刻暂停北伐筹备,调集大军,南下征討逆王,以正国法!”
“臣附议!”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淮直也站了出来,声如洪钟:“亲王谋逆,乃动摇国本之大事!其罪当诛!若不迅速扑灭,恐天下藩王效仿,届时四海之內,烽烟四起,悔之晚矣!”
“请陛下出兵討逆!”
“请陛下严惩国贼!”
一时间,群情激奋,大殿之內,请求出兵的奏请声此起彼伏。
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维护大明尊严。
更是剷除一个巨大威胁的最好时机。
然而,龙椅上的朱元璋却置若罔闻。
他只是抬了抬眼皮,目光越过下方激动的群臣,落在了身边的皇太孙身上。
“允炆,你说说,此事该如何处置?”
朱元璋的声音瞬间让整个大殿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位储君的身上。
朱允炆显然没有料到皇爷爷会在这时考校他。
他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地出列,躬身答道:“回皇爷爷,孙儿以为,十三叔此举,虽有开疆拓土之功,却失了大国之体,损了皇室之德。”
他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我大明乃天朝上国,当以仁信立於天下。十三叔不宣而战,侵夺藩属,已是不义。”
“若朝廷坐视不理,天下藩国將如何看待我大明?”
“故,孙儿以为,当立刻下旨,召十三叔回京,当面申飭,令其归还安南、暹罗两国土地,並严惩其麾下主將蓝玉,以儆效尤。”
“如此,方能保全我大明的上国体面,亦能让十三叔迷途知返。”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充满了儒家仁政的理想色彩,不少文官都暗暗点头,觉得皇太孙的处置,既保全了皇家的顏面,又彰显了大国的气度。
朱元璋听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只是淡淡地反问了一句:“若他拒不奉詔,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