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接人(1/2)

秋丰把自行车推了出来,在宿舍门前的枫杨树下停下,猫低著身子,用抹布仔细擦拭著车身。

轮轂、链条用机油养著,转了转脚踏,声音好听。

这车秋丰极为爱惜,是去年新买的,重生过来的第一天,摔了一跤,掉了一点漆,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秋丰一边捯飭著他的爱车,一边在想著厂里的事情。

厂里原本的主营业务,是电子元件跟程控设备,这几年厂里对科研这一块不重视,原有的技术已经落后了,眼看著產品逐渐被淘汰,厂领导有些心急,乾脆引进了彩电生產线。

年初就在洽谈了,搞到现在还没有確切落实,秋丰印象里最后还是谈妥了,今年年底就上马。

厂里想改弦易帜,又没有人家彩电厂多年的积累,不论是配套,还是技术支持都不够,成本压不下来,刚开始的第一年,热闹了一阵子,隨即就被市场给毒打了。

生產出来的彩电只能內部消化,几乎卖不动。

当时秋丰家里也入了一台,质量还可以。

国內这几年各大厂家都在科研这一块大踏步前进,像是vcd,学习机,还有更適合民用的程控交换机,在时代的前进浪潮中,赚的盆满钵满。

可惜了二厂这么大的一个摊子,最后还是消亡在歷史的长河里。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二厂当前看上去依旧是生机勃勃。

前世,秋丰结合他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际网路优势,把现有的程控交换机產品进行分解,提出生產中、小型交换机,以此来开拓下沉市场。

並將一百来页的研究报告交了上去。

结果是石沉大海,厂里对现有的程控设备並不打算拓展,而是大力气继续研发彩电。

这一世,秋丰在厂里只打算当条咸鱼,把分內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今天是周日,楼栋里的小青年们心思都活络了起来,一大早就有好几个打扮的山青水绿地出门了。

镇子上原有的电影院被人承包了,小厅里不放电影,只放录像。

这成了年轻人爱去的地方之一,除此之外就是游戏厅跟桌球室,谈恋爱还有个好去处,那就是舞厅,曲子一响,男青年就可以邀请舞伴,光明正大搂在一起,美其名曰:国际標准舞。

眼下的社会风气很难评,新旧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时代风景。

自行车保养好了,秋丰把车正过来,后座绑了一块软垫子,这才把自行车跟树干锁在了一起。

厂里的自行车也有人偷,镇子上的车行里,二手的车子很少是正当途径来的,私人財物还是小心为上。

90年代可是小偷的乐园,江城治安还算好,外地长途车师傅出门要带傢伙的……

镇子上理了发,回来美美睡了个午觉,等到下午四点钟,秋丰下楼踩著自行车往一厂方向驶去。

两个镇子相距不远,直线距离也就4公里,看路况,他骑车大概需要20分钟。

前几天下过雨,道路上扬尘不多,就是太阳有些晃眼,他悠哉地从兜里摸出一副墨镜,这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宿舍的老二送给他的,几个兄弟除了老三跟他留在了江城,其余的都回各自户籍所在地了。

宿舍一共六个人,其中两个刚来就搬走了,只剩下四个人,按年纪排名,秋丰是老四……

秋丰把脑海里的杂念拋开,找个时间去看看老三,老三性格八面玲瓏,早年就加入了学生会,跟校领导多少混个眼熟,后来顺理成章留校进了校图书馆。

虽然是个清水衙门,但是有编制,回头申请几个项目,一样能混的风生水起。

老大后来出国了,老二紧隨其后,秋丰当年在深城的时候,还在机场跟他们分別聚了一次,再后来,几个人渐行渐远,只剩下朋友圈里的一声问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