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一桶金(1/2)
徐泽相信,在巨额佣金的驱使下,罗伊一定会尽心竭力地去促成这件事。
於是第二天,他便转身忙其他事去了。
徐泽首先去逛了城里的玻璃製品店。
如今英国最知名的特產是毛纺织品,诺里奇布远销欧洲及世界各地。
但对於习惯了丝绸的中国人来说,这东西既没有市场,利润也很低。
因此徐泽思前想后,最终將目光投向了玻璃製品。
由於缺乏优质的高岭土,欧洲的陶瓷技术停滯不前,转而將科技树点在了玻璃上。
如今欧洲的玻璃工艺已相当成熟,不仅能製造出晶莹剔透的玻璃杯,还能製造出精密的镜片,用於製作望远镜、显微镜。
这些东西在中国通常被称为琉璃或者水晶,只要营销得当,完全可以卖出高价。
最关键的是它价格便宜,一只玻璃杯只要5便士,约合60文钱,转手至少能卖十几两,这利润比瓷器还要高。
除此之外,还有玻璃镜,比中国的铜镜更为清晰,但它在欧洲也属於奢侈品,一面动輒5英镑往上,倒卖利润並不划算。
这几日,徐泽接连走访了几家玻璃製品店,已经定好了大致货物,只等瓷瓶顺利出手,便能立即入手採买。
定下计划后,徐泽便开始在伦敦城中閒逛。
他打算在这里购置一处房產。
伍尔索普终究只是座小村庄,往返伦敦最快也得六天,有些过於麻烦。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定居伦敦都是正確的选择。
但隨后也產生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他手下根本没人可用。
威廉作为教区牧师,自然不可能一直替他奔波;牛顿更是如此,他年龄太小,而且还得將精力放在学习上。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异国,找个职业管家徐泽也不放心,他也不想让更多的人知晓自己的秘密。
这件事,確实还有些麻烦。
5月25日。
已经是与罗伊约定后的第五天了。
这几日,徐泽几乎走遍了整个伦敦城,不过现在伦敦的標誌性建筑,只有威斯敏斯特教堂和伦敦塔,根本没什么好看的。
加上泛著阵阵浊臭的泰晤士河,徐泽根本没有旅游的兴致。
他索性留在旅店,指导牛顿数学。
但牛顿的好奇心实在太重,问题接连不断,许多都超出了徐泽能够解答的范围。
他只得藉故外出,以做迴避。
伦敦的天气一向阴沉,即便是夏季,也难得见到几次太阳,加上城中居民多用煤炭生火,导致天空总是灰濛濛的。
这天下午,总算是出了大太阳,徐泽从旅店搬出一把椅子,悠閒地躺在街边晒著太阳。
“徐先生?徐先生?”
昏昏欲睡之时,忽然听见有人喊他,徐泽缓缓睁开眼,看见托马斯·罗伊正站在身前。
“罗伊法官?”徐泽坐起身来,精神了几分。“你特地过来,应该是瓷瓶的买家有消息了吧?”
“对。”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进行交易?”
罗伊说的有些犹豫。“徐先生,买家的確有意那个瓷瓶,只是他认为这个价格实在太高,只愿意出200英镑。”
“可我的底价是400。”
“所以我才特地过来询问徐先生的意思,是现在成交?还是继续等待合適的买家?”
“如果我拒绝的话,还要等多久?”
罗伊面露难色。“这...这些天我寄出了十多封信件,但回復的仅有四封,有购买意愿的...只有这一位。”
徐泽埋头沉思著,忽然,他想到了什么,抬眼望向罗伊。“这位买家没有要求先確认瓷瓶样式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