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鹤见教学武(1/2)
说实话,赵瑾年不排斥杜桓之这个人,也知道杜桓之两袖清风,是个一心办实事的好官,但这个社会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他想搞玉衡经济,赵瑾年想搞钱,这本身並不衝突。
衝突的点就在於杜桓之搞经济的方式,他想让玉衡的经济呈现百齐放,成为彻底的市场经济,以竞爭刺激繁荣,这本身没错。
如果玉衡是大城市,有足够的资源,有足够的市场,杜桓之的理念的没有任何问题的,可玉衡只是一个小小的地级市,而全省经济实行的又是“强省会模式”,全省资源和市场都在向省会倾斜,周边地级市的经济,哪一个不是死气沉沉?
而在这样的地级市,经济模式也就比县城的“体制內经济”强一些而已。
什么叫县城的体制內经济?县城经济,说白了就是依靠国企和体制內而存活的经济,国內绝大部分县城,如果去掉了国有企业,去掉了学校、医院,还剩个啥?
玉衡这种地级市也是一样,他比县城强上不少,但本地的经济支柱產业都被少部分人垄断,都是一家独大,因为市场就这么点,资源就这么多,本地人都不够分,哪里有外地人的份,多一个人分钱,那就少赚一分钱。
当然,造成这一点的因素,一部分原因是城市经济水平落后的客观因素,一部分原因是玉衡的企业家和老板,他们的思维不是资本家的思维,而是国民心目中传承千年的地主思维。
资本才过百年,地主却有千年歷史,地主怎肯把自己的田地拱手相让?
资本家和地主最大的区別就在於,资本家是哪里赚钱他去哪里投资发展,地主想在一个城市站的稳,他会把切身利益和玉衡官场捆绑在一起,他寧愿少赚一点,也要站稳一点。
这就是杜桓之面临的挑战。
杜桓之想铁了心大刀阔斧搞改革,整经济,他就已经和2/3个玉衡官场站在了对立面,玉衡有权有势的领导,每一个都和玉衡有財有富的老板有千丝万缕的关係,只要他动其中一个,所有人都一荣俱荣,都会联合起来反对他。
所以他现在在寻找出路,寻找新的经济风口,至少要让外面的资本进来,前提又不能动了本地人的蛋糕。
杜桓之向赵瑾年服软,不是为了討好赵瑾年,而是他体恤果农,不想看到那一百万十万斤果子就这么糟蹋了,另外,他还需要藉助果酒节,继续提高玉衡旅游业给玉衡带来的经济创收。
赵瑾年是无法和杜桓之共情的。
虽然赵瑾年心里知道,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杜桓之,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富足。
但站在赵瑾年自己的角度来看,自己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在歷史上也只是个尘埃,没有杜桓之那么高的政治觉悟,他只要自己富强又富足就可以了,大家都富强了,谁来给他当牛做马?大家都富足了,谁给他卖命?
杜桓之更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在努力为全民奔小康的崇高理念在奋斗,可站在赵瑾年的角度去想,杜桓之的想法固然不错,可这个世界就是残酷的、真实的世界!
物竞天择、適者生存,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个世界是绝对不可能公平的,因为总有人要扫大街,总有人要刷厕所,总有人要当领导。
凭什么一个懒惰的人,要和一个努力勤奋的人过同一种生活?!
凭什么要一个聪明的人,和一个愚蠢的人过同一种生活?
所以,不管怎么说,公平是不可能有绝对公平的,绝对公平那就是一种不公平,赵瑾年敬佩杜桓之,但绝对不认同他的观点。
想要公平?那就先让虎不要吃肉,让牛不要吃草。
赵瑾年在学校待了一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