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多出一百美金。」(1/2)
“什么三百。”余教授瞥了王建设一眼,眼神里似乎有一点小小的得意,“李炎报价是一千美金。”
“啊?”
王建设抓起桌上的毛巾擦汗。
要不是李炎正站在最前排,他真想现在就把李炎给抓下来,问问清楚。
“不行,老余,你赶紧去把他叫下来。”
还不等余教授上去叫人,那位“华夏通”先开口了。
“李先生,一千美金在我的国家,可以买到一幅当代画家的一流画作。你为我们展示的碑帖作品,虽然是有著一定歷史的石刻拓本,但毕竟不是真跡。何况,你口说无凭,这些摩崖石刻並不可考。”
认真听他说完,李炎微笑著点了点头。
“我知道,你们当中许多人都在质疑,为什么这些作品,能够卖到一千美金。
那么在此之前,我想请你们听一个故事。一个有关於这些作品的故事,一个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存在於世的故事。”
听到这里,余教授的脸上莫名出现了一丝激动。
王建设还在一边催促,余教授却是不耐烦地说了声:“等等。”
“大约在四十年前,丹市作为本省政府所在地,调来了一位编审,他姓林,他的工作是专门负责搜集、整理本省的石刻。
当时,確实有一些歷代的石刻专书,但文献遗漏太多,而且只录文字,並没有存拓本的第一手资料。
林先生接任编审以后,跑遍了以丹桂区域为主的全省境內。
他歷时5载,跋山涉水,踏遍了山岩石壁,甚至不顾危险攀登悬崖,最终,他获得了珍贵的拓本1800余件,共3000余帧,有我国的唐、宋、元、明、清,直到近代两千余年的石刻、碑碣、造像、摩崖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1944年的秋天,由於战爭白热化,丹市进行了大疏散。
李先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在交通运输工具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他寧可捨弃身边的財物,也要千方百计將歷年搜集到的全部石刻拓本,共装了20大篓,10多担子,僱人艰难地挑运到老家保管。
战爭胜利后,他又將碑刻资料僱人运回丹市,上交给国家,这批珍贵的碑刻资料才得以保存下来。
丹市光復后,河山依旧,但丹桂山岩石刻,文物古蹟,却数以百计地毁於炮火。
而林先生的贡献,正是由於他的义举,使这些珍贵的古老艺术品能够在战乱中保存下来,有的甚至成为了孤本,不可再得。”
李炎说到这里,眼里隱隱闪动著泪。
他声情並茂的演讲,把人们又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80年,有许多经歷过战乱的人还存活於世,人们多多少少都还带有战爭的记忆,听完这个故事,即使是外国人都有不小的触动。
好几名跟团的导游都对李炎另眼相看。
李炎奇怪的是,余教授怎么眼睛里也进沙子了,用手背擦著眼泪。
难道自己的演讲水平,已经到达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所以,”那位“华夏通”又站出来了,“林先生的意思是,就因为这些作品是孤本,所以才售卖这么昂贵的价格。我承认,如果你说的是真的,它们確实应该售价不菲。但我刚才的问题,你依然没有回答我。”
李炎问:“sir,你是在问,我说的这些石刻是否真实存在吗?”
“yes。”“华夏通”点了点头。
“那我请问你,你来到我的国家,游览了几个城市?对这些城市的印象如何呢?”李炎微笑道。
“华夏通”摊了摊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