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校场浴血练精卒,灯下流汗为钱粮(1/2)
刘奚很清楚,不可能仅凭一番话,就让李矩这样的国士,为自己俯首称臣。
他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王霸之气,振臂一呼,便让英雄纳头便拜。
若真有那本事,洛阳城中那么多未来建立东晋的名將名士,他挨个上门收服一遍,岂不早就天下太平了。
因为晋代的品级很硬,李矩身为五品大將,再立几次功劳,便能摸到这个时代武人的天板,禁军诸將了。
至於更上面的官职,那都是重號將军和各州都督,是要看投胎的技术活。
对这种人物,效忠的言语太过虚无,唯有基於共同利益的合作,才是最稳固的。
所以刘奚请求的,只是让李矩在这几个月內帮忙练兵。
同时他也想藉此机会,吸收一番这位宿將整军治兵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的数日,两人几乎形影不离。
营帐中,一张巨大的舆图铺在地上。
刘奚用炭笔,在舆图上圈出几个靠近官道的地点。
“我们可以將屯田营地,设在此处,便於招募流民。”
李矩摇了摇头,他拿起炭笔,直接划掉了刘奚的標记,在更深的山区画了几个圈。
“太显眼了,若是有心人前来查看,一览无余。”
他指著自己画的圈,“这几处山谷,入口狭窄,內里却別有洞天,有水源,有平地。最关键的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去。就算有官兵来了,我们也能从容应对。”
刘奚看著舆图,暗自吐槽,自己又不是屯兵造反的。
不过李矩说的是事实,把军队藏的深一些,对於眾人来说都是好事。
因为按理来说,这支军队是借平寇之名徵召的,仗打完了就该解散。
刘奚现在用的藉口也只是防备胡患,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解散掉。
李矩和刘奚约定,帮助刘奚练兵到年底。
到了年底,便要奔赴关中,或者別的地方。
李矩做事很是爽快。双方约定好细节的第二天,他便正式进入了角色。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走进了校场。
什么也没说,只是走到了那杆立在兵器架上的巨大马槊旁。
有几个自詡勇力的豪族部曲,不信邪,上前想要试著举起。
几人合力,才勉强將马槊抬离地面,没舞两下,便气喘吁吁,脱手落地。
李矩却走上前,便將那杆沉重的马槊抄了起来,隨手挽了几个枪,虎虎生风。
整个校场,鸦雀无声。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看书就来 101 看书网,101????????????.??????超给力 】
那些被收编的胡人俘虏,在看清他的脸,又听到旁人悄声议论“李矩”、“齐万年”等字眼后,更是嚇得连连后退,眼神中满是畏惧。
只用了一个上午,李矩便在这支成分复杂的军队中有了威望。
具体的练兵方法,则是刘奚与他商討的结果。
除了刘奚坚持的、远超这个时代训练强度的加倍体能训练外,李矩则加入了很多独属於精锐骑兵的专业技术。
一日操练过后,李矩看著那些正在练习骑射的胡骑,对刘奚一针见血地说道:
“这些人骑术是有的,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但都只是一些小巧的腾挪之术,一击即走,不敢死战。”
“你让他们去骚扰、去劫掠,个个都是好手。但你若让他们结成阵列,去正面衝击敌人的军阵,他们没有这个胆量。”
刘奚点了点头,问道:“將军以为,该当如何?”
李矩的脸上,露出冷酷的笑意。
“都尉已有重赏在前,那剩下的,便交给我。”
“都尉的重赏,能让他们在劫掠时,奋不顾身。而我的重罚,则要让他们在冲阵时,忘却生死。”
“只有让他们觉得,后退比前进更可怕时,这支军队才算真正练成了。”
忙完了军事和政治上的种种安排,刘奚终於能將精力,投入到他此行真正的目的上——铁矿与煤矿。
这两件事,如今办起来,要比之前容易太多。
毕竟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劳力。
他將薛氏与卫氏的管事,以及新任的军法官陈述,都召集到了面前。
刘奚拿出了一份早已擬好的章程,详细规定了接下来铁矿与煤矿的开採事宜。
章程里,不仅有之前提过的井字支架和通风井的营造图纸,更有一些让两家管事都觉得匪夷所思的规定。
譬如所有矿奴,每日必须保证两餐,食水必须洁净。
每日劳作,不得超过四个时辰。
凡有伤病者,必须移出矿洞,另行安置。
薛家的管事,忍不住开口:“都尉,这些,不过是些胡虏,何必如此……”
刘奚打断了他。
“是胡虏没错。”他看著那名管事,反问道。
“但我更看重效率。我问你一个从未下过矿井的新奴,要多久,才能学会辨认矿脉,分辨土石?”
管事一愣,答不上来。
刘奚继续说道:“又要多久,他才能学会如何挥动工具,既能采出矿石,又不会引致塌方?一个月,还是两个月?这期间,又要死多少人?”
他看著眾人,声音平静。
“一个有经验的胡虏,哪怕他是个奴隶,也是一件打磨了许久的工具。我没有把自己的工具,隨意用废的习惯。”
他没打算將这些好不容易得来的人力,当成可以隨意挥霍的消耗品。
这些胡人將挖出的铁矿和煤矿就在河东进行初步的筛检和冶炼,然后源源不断的通过卫氏运盐的商路送到洛阳。
不得不说,这是个“好”时代,因为司马氏对士族的宽容,本来官府专营的盐铁现在要宽鬆的多。
如果是到了唐宋年间的话,那可没那么轻鬆了。
这些煤炭和矿石,会变成盔甲和钢刀,武装刘奚的部队。
做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六月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