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2)

1917年7月11日

弗莱西亚联邦共和国的首都莱泽因正下著中雨,潮湿、闷热。

其国內最负盛名的特里萨大学的一间阶梯教室內坐满了学生。实际上不止是座位,就连台阶处、门口都或坐或站挤满了怀揣好奇与敬畏的年轻人。

能让这些学生哪怕浑身被雨、汗浸湿,也要挤破了脑袋前来听课的原因很简单。

今日讲课的老师,是特里萨大学地质学院的名誉院长图尔斯·安德森。在院长身份之外,图尔斯·安德森还是世界顶尖地质学者、弗莱西亚联邦共和国『国土异常现象管理总局』的首席地质顾问,以及大陆漂移学说的正式提出者。

为让地质学院的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地质学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图尔斯·安德森在百忙之中被特邀过来,讲解大陆漂移。

阶梯教室正前方的巨大黑板上,图尔斯·安德森熟稔地手绘出了世界上现存的四块大陆:克拉通大陆、北磧大陆、奥西提亚大陆、南克拉通大陆。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过克拉通洲与南克拉通洲连接的可能性,为现在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迈出了第一步。”身著褪色西装,一头微卷白髮的图尔斯·安德森面向学生们讲述著,“但受限於各方面的技术水平还相当低下,那些学者无法对此进行合理地解释、论证。直到现在,隨著古地磁、地震学,以及地质测绘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证明四块大陆曾经是一块统一的巨大陆块。”

说完,图尔斯·安德森看向一旁的助手。助手心领神会地关闭阶梯教室的灯光,打开放映机,將黑白画面投射在黑板一侧的幕布上。

画面中可以看到一片绵延到视线尽头的陡峭海崖,图尔斯·安德森继续说著:“这种呈撕裂型的海岸,分別出现於克拉通大陆南侧和南克拉通大陆的北侧。”

隨后,幕布上的画面发生变化,两张金矿照片映入眼前。

“这两张照片分別是奥西提亚大陆西缘的绿岩带金矿脉、克拉通大陆东部的诺斯通金矿区。经过证实,確认两处矿脉同源。”

画面不断变化。

图尔斯·安德森则慢条斯理地进行解释:“这是克拉通大陆、北磧大陆发现的同一种古生物化石,该古生物主要生长於温带地区,却在寒冷的北磧大陆成批出现……这是克拉通、南克拉通、奥西提亚邻近区域的地层、岩石,它们的构造基本一致……这是……”

一系列矿物质、生物化石、撕裂地形、陆块轮廓吻合的证据展示出来,令学生们不自觉地陷入极度安静,疯狂消化著这一惊人的结论。

良久,当放映机將所有內容播放完毕,图尔斯·安德森先是喝了口咖啡,而后示意助手可以將阶梯教室的灯光打开了:“除以上调查外,我们还在奥西提亚大陆发现了大量古海洋生物化石,同时已经开始实时监测目前的四块大陆,核实它们是否仍在持续缓慢地移动。”

“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有学生对此分外讶异。

图尔斯·安德森轻轻点了下头:“把你的猜想说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