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ABCD(2/2)

双方的纠缠阵地来到了法院,变成了社会八卦。

a恰好是个警察。这本来应该是一件让他唏嘘的往事,但现在c也遇到了一个看著很不靠谱的男人d。

abcd这样的类似组合,幸福和不幸福,正方反方,资料库里能找出来154对典型的。连结都在附录。

然后是统计报告,结论很简单,a的担心是一种多余,因为纯属意外。这样的意外在数据里,比比皆是。

b的丈夫本能够成功的,他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运气不好……这里扩展开来写的很漫长,总之单独来看,也是一个很离奇的故事,一句话来说,就是b因为自己想做个好人结果失去了工作,他如果是个真的坏人,反而不存在那么多事。

这些素材陆问还在积累,他的模型算是天生自闭,对数据吞吐量有限,但也能分析出这么多,1號那么强悍,能够分析的素材量只会更恐怖。

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分分钟可以帮助警察破获无数案件,但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对双方来说都是。

人们不会因为ai主持正义而感恩ai,反而会大加限制。人们不会因为警察破案而感恩警察,因为他们也被认为是被ai控制的,甚至人们会同情犯罪分子,因为没有人能够忍受一切被ai掌控的感觉。

所以陆风集团即使已经接到了来自警方不少扩大合作的意愿,但还是以算力有限拒绝了,不是做不到,也不是嫌收入低,而是巨大的伦理风险让陆风集团保持了理智。

这样的伦理风险对於警方来说同样存在,无所不能的警察是非常可怕的,这里陆问就不详加分析了,因为分析这种可怕的本身,就已经触及到了ai的道德边界。

邮件最后是盛启给陆诚的留言:“现在你知道你手里掌握的是什么东西了吧,对他保持警惕,有事可以隨时联繫我。听说你爸安排你学哲学,挺不错的,希望你以后学业有成,一帆风顺。”

邮件里的文章后面还有,分析c和d的,这俩指代的谁,陆诚当然知道。

这样的分析看几眼就大概了解了,陆诚知道,陆问说的大概都是没错的。

这个右键发给当事人以外的路人去看,排除掉需要身份验证的资料库,只能当做一些简陋的小故事,但如果发给当事人,其中的意味就不免让人脊背发凉了。

即使是陆诚,看到陆问对自己的分析,也会下意识生出强烈的不安全感来。

但所有的这些分析都是质朴的,简单的,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不需要多聪明,只要给他这些原始数据,他也不难得出这些结论。

这些数据本身也是正常的,也许严格来说並不算合法,但要说非法也没有太严重,无非是一些机构的物业部门私下里把数据卖出去赚点外快,这些数据放人类那里分文不值,因为没人会那个精力在这么大的数据里找別人的隱私,但是在ai这里,他们都是潜在的金矿。

手机上上的聊天记录,公共区域的安保视频,社交网络上的互动,平时不经意的扫码交易数据……人类越是信息化,隱私越难以保存。更不用说当代的人类已经完全拋弃了过去隱私的概念,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数据拿出来给ai模型分析,做成文化產品到处传播。

陆忠这种喜欢全方位记录自己的人,在过去也许是少数,但是在陆诚的同代人里是越来越多了,以前的网络主播一天按部就班播个十几个小时算是敬业了,现在很多主播已经主打24小时多镜头无死角直播了,甚至有些过分的连上厕所洗澡都播,只不过用了智能打码软体。

这是私人领域,更別说公共领域了,现在隨便去一个公开的广场,景区,各种各样的摄像头四处林立,很多数据还是公开的。这些公开数据也是相当多的ai训练数据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