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李想(1/2)

李想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接上电源。

好比清末的人走进大烟馆,离开手机的日子,著实难受。

打开手机的时候,李想已经在想著,下次去搞活动,可能要带个插线板了,本来以为团建活动最后会因为挨饿吃不到晚饭而结束,但谁也没想到是因为大家手机没电。

李想肚子还饿著,但他刚才路过食堂的时候,甚至没想过先去吃饭,再回来充电。

你能想像整个教室的人,大家都在对著手机打字,热烈的討论,但自己手机没电了,只能主动去跟人聊天,却被人嫌弃的情形吗?

这种情况要是出现在二次元社团还能理解,可他们是哲学社啊,还一度以演讲和辩论为主题。

只能说,陆问的確过於强大了。

大家更愿意在手机上聊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人一多,陆问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就会下降,就不一定能听清他们说什么,別说陆问了,让人自己来听也听不清。选择在群里聊天,文字的方式,27个人虽然不少,但陆问每一条都能清晰的看到,而且给予即时反馈。

而且文字的方式更容易以数据的方式记录留存。

刚开始討论是27个人,后来越討论越多,最后连抽带选,弄出来八个人作为发言代表,情况稍微好了一些。

李想就是这八个人之一,但也没有好多少,他们八个对陆问一个,陆问就跟叶问一样,见面一套连招,几乎都能秒杀。

案例,论文,討论,现实,数据。

別的不用说,就他们討论的这些东西,记录下来稍微修改修改,就能写几篇关於犯罪和伦理学的论文出来,硕士和博士也许不够格,当个本科毕业论文问题不大。

李想现在已经不记得其他人的观点了,他只记得他自己的观点:“对一个人做犯罪的推断本身是不道德的,哪怕他的確存在这样的动机。”

陆问的反驳是,现实中,无数人事实上已经在这么做了,甚至李想自己也会这么做,如果让他现在去找素材里的“钟某”当面谈谈,他会完全不设防的去吗?

於是李想继续解释……

几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这样成就了群里999+的聊天记录。

反正李想此刻满脑子都是他组织的语言,他甚至中途借別人还有电的手机继续参与辩论。

谁也没想到最后大家手机都聊没电了,教室里,仅有的两个充电口不足以支撑这么多人的手机消耗。

如果以前大家真是来自习的,一般都会自带插线板,但偏偏他们本来计划是搞个小型的辩题,纯用嘴巴討论的。

在手机里聊了几句,很快就知道大家都接到了邮件,是陆问发过来的,更详细的素材。

李想起身去打开电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