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好奇心起(1/2)

张云这一看就完全被吸引住了,这《便民图纂》在后世虽然毫不出名,但里面的內容包罗万象。

里面不但有农事图谱、木工技巧、食疗方子,还有一些简单的算术例题。

这对於一个农家子弟出身的他来说,可是充满了吸引力。

他这一看就入了神,一直到张昶唤他,他才依依不捨的放下了书。

“云娃儿,咱们得快点呢这里的书可不少……”

张云闻言点点头,也加快了整理的速度。

这时他才惊讶的发现,这书库中竟然有如此多的实用之作。

“这本是讲怎么养蚕的……这本是算田亩的……这本是讲记帐的……”

张云一边整理,一般简单的翻看,他心中甚至升起了把这些书都搬回家的想法。

张昶偶尔也会翻看,不过他显然对这些“杂书”兴趣不大,但出於责任心,还是认真地整理著。

两人分工合作,张昶负责將书籍小心地搬出来,摊开在铺了乾净粗布的长条案几上晾晒透气。

张云则负责用细软的毛刷轻轻拂去书页间的积尘,遇到有虫蛀或破损的地方,便用裁好的薄宣纸条小心地修补衬垫。

忙了一整天,总算是把大部分书整理好了。

眼看就要整理完了,张云突然在角落里发现了一本薄薄的、没有封面的手抄册子,里面全是各种民间常用的算术题和解法。

比如“鸡兔同笼”、“物不知数”、“三阶幻方”等等,解法虽不如后世数学严谨,却充满了古人的巧思和智慧。

他如获至宝,看得津津有味,连张昶叫他都没听见。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张昶凑过来,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奇怪的符號,皱了皱眉,“算学?枯燥得很。”

张云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昶哥儿,你看这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这解法真巧妙!”

张昶茫然地看了看:“这不就是《孙子算经》里的『物不知数』吗?夫子提过一句,说是术数小道,科举又不考这个。”

他虽也开蒙学了些算术,但显然更醉心於经史文章。

“虽是小道,但能解民生之困,比如分田、算赋、清帐,都用得上。”

张云认真地说。他来自后世,深知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

张昶愣了一下,若有所思。他从小锦衣玉食,对这些底层生计的实用之学確实缺乏概念。

张云的话,却是给他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

“张云你懂的真多!”

两人边整理边聊天,关係也越来越好。

当夕阳的余暉將藏书房的窗欞染成金色时,几大箱旧书也整理晾晒得差不多了。

虽然累得腰酸背痛,身上沾满了灰尘,但看著整齐有序的书册,两人相视一笑,颇有成就感。

“明日还要来翻面,再收进去。”张昶拍了拍手上的灰,“今天辛苦你了,张云。”

“不辛苦,能看书是好事。”

张云由衷地说。

犹豫了片刻张云还是忍不住向张昶打听,“昶哥儿,夫子原来是做什么的,怎么会有这些书!”

张昶闻言道:“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只是听我爹说夫子原来曾经在蜀王府待过……后来……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离开了蜀王府……”

“夫子离开王府后寄居在青岩寺……我爹当时听说夫子又学问,方才请来了族学之中……”

“我爹为了请来夫子,可是很费了一番功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