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书中自有(1/2)

“舅舅这学问之事可是做不得假的……”

“好好好,云哥儿你果然是个好样的……”

张云闻言拜道:“若没有族长,张云如今不过是一放牛娃罢了,族长之恩,张云永世不忘……”

张鸿拍了拍他的肩膀,“別说这些,我乃是族长,培养后辈族人本就是因有之意……只望你读书有成之后,別忘了族人……”

“张云定不敢忘!”

张鸿禎讚许地点点头,从书案下的抽屉里取出一个半旧的靛蓝色粗布包袱,放在案上。

“云哥儿,这里有十两纹银,你且拿去。”

他又指了指旁边一个稍小的包袱,“这里是一刀上好的宣纸,两锭徽墨,还有些湖笔。读书人,笔墨纸砚是根本,莫要短了用度。”

他顿了顿,语气更为郑重的道,“族里在你身上寄予厚望,望你专心致学,莫负了这份期许。”

张云连忙起身,深深一揖:“谢族长厚赐!学生定当铭记於心,刻苦攻读,不负族长与族中之望!”

他双手接过包袱,入手沉甸甸的,银两的硬实触感和纸墨特有的香气透过粗布传来,让他心头滚烫。

张鸿禎看著眼前沉稳有礼、目光坚定的少年,心中越发满意。他捻须问道:

“还有一事,关乎你日后科举之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乃科举之本经,你打算专攻哪一经?此事需早做定夺,以便精研。”

五经专攻!这是科举路上至关重要的选择。

张云闻言心中念头急转:

“《诗经》温柔敦厚,但研习者眾;《尚书》佶屈聱牙,精深难懂;《礼记》条目繁多;

《易经》玄妙莫测;《春秋》微言大义,需极强功底……

他虽对各经特点有所了解,但深知自己见识尚浅,不敢贸然决定。

况且,王恕夫子学问渊博,更了解他的性情与长处。

他心中暗自思量:“此事重大!关乎日后根本。我虽有些偏好,但学识尚浅,岂敢自专?夫子待我如子侄,知我甚深,必能为我指点迷津。*

想到这里他抬起头看向张鸿禎与李廷道:“回族长,五经博大精深,各有所长。学生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妄断。欲先请教王夫子,据学生之性情资质,再请夫子定夺。待有所决断,必当稟明族长。”

张鸿禎闻言,非但没有不悦,反而眼中讚赏之色更浓:“嗯,甚好!不骄不躁,思虑周全。王夫子学问精深,阅歷丰富,有他为你参详,再好不过。此事確需谨慎,选定了便要一门深入,切忌朝秦暮楚。”

就在这时一个下人走了进来,“老爷,表少爷,云少爷,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张鸿禎闻言笑道:“先不说这些了,走咱们先吃饭去!”

用过饭张云又向李廷请教了一番,待发现李廷有些困顿之色时,方起身告辞。

“去吧,好生用功,老夫就静待佳音。”

“学生谨记族长教诲!”张云再次深深一揖,捧著沉甸甸的包袱,告退出来。

走出族长家厚重的大门,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带著些许暖意。张云长舒了一口气,后背的衣衫竟有些微潮,方才的考校看似平静,实则耗费心神。

他低头看著怀中的包袱,那银两和纸墨的重量,此刻清晰地转化为心头的责任。他掂量了一下,决定明日一早就去族学请教王夫子。

张云回到家的时候张老四正佝僂著背,正在修补著农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