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文斗开始(2/2)

“光是嘴皮子利索有什么用?这是比学问,不是比耍贫嘴,依我看这一次王家贏定了...…”

“那可未必,我可是听说,这张家小娃儿可是……”

正当喧譁时,忽然有人高喊:依我看,还是王家胜面高……”

“裁判老爷们到了!”

就在这时一声呼喊声响起,听到声音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很快就见五位老者缓步上台,其中走在前面的两位更是气度不凡,正是曾经担任过知府的陈庆和京官的赵琿。

他们身后还跟著三人,这三人也是县里知名的老举人。

见了五人,一眾百姓纷纷躬身行礼,台上的王张两族人也急忙起身相迎。

五位裁判坐定之后,作为主裁的陈庆与赵琿谦让一番后,走到台前高声宣布规则。

当听到“三项之中,贏两项者即为最终胜者“时,王匡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得意的笑,瞥向张鸿禎的眼神满是挑衅。

“尔等可都准备好了!”

这时陈庆向双方询问。

“准备好了!”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陈庆又说了一通,比斗是比斗,不要影响两族和谐之类的话。

隨后方才打开了他与赵琿提前准备的题目箱。

他先是让其裁判看完考题后,这才当眾公布了出来。

“今日王、张两族文斗第一场乃是经义解读,题目为“君子不器”……双方各有一柱香的时间作答。”

这题目一出,王家三个童生相视一笑,显然早有准备。

其中名为王璞的童生更是故意高声道:“族长和先生早已將《论语》精义倾囊相授,此题当真正合我意……”

言罢三人同时挥毫,笔走龙蛇,不过半柱香功夫,三人已经相继搁笔,脸上都是志在必得的笑容。

裁判们传阅答卷,频频点头。赵琿更是朗声点评:“王氏三子,皆能紧扣'君子体用兼备'之要义,引《礼记》、《孟子》为证,条理清晰,文辞雅驯,著实难得!”

台下懂行的纷纷讚嘆:“了不得,这般年纪能有此见解,不愧是王家子弟,看来这王家恐怕要不了多久又要新增三名秀才相公了……”

王家族人此时个个喜形於色,王匡抚须微笑,瞥向张鸿禎的目光中也满是轻蔑。

轮到张家了,张昶抓耳挠腮的苦思冥想,墨汁滴在纸上染开一大团黑晕也没察觉。

张掖更是满头大汗,握笔如握锄头,在纸上划拉了几下,最终颓然放下笔。

“噗……”

王家人中不知谁先笑出声,隨即引发哄堂大笑。“就这,也敢来参加文斗,简直笑掉大牙?”

“就是就是,泥腿子就是泥腿子,还是快回家种地去吧,就別在这儿丟人现眼了!“

张掖听到王家眾人的嘲讽脸都变得血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昶也好不到哪去,不过他还是在坚持作答。

张氏族人都低下了头,张鸿禎面色铁青,王恕眉头紧锁,只有李琮还保持著镇定,目光始终落在尚未动笔的张云身上。

“安静!”

陈庆敲了敲惊堂木,目光转向张云道:“张家学子,汝为何还不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