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財侣法地(2/2)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因原县城为洪水所坏是以迁县治於此地……至我朝洪武四年方止……这清溪镇作县治所共歷360年……”

“不过原来此地並不叫清溪镇,最初唤清溪驛……洪武九年因清水溪流过,遂改名清溪乡,后又改清溪镇……”

张云对清溪镇的歷史娓娓道来,眾茶客听得是津津有味,也为茶摊引来了不少客人。

“原来如此……小哥真是好学问啊……”

茶博士此时也是满脸崇拜。

眼看时候不早,张云提议先找地方住下。

张山上前欲付茶钱,谁知那茶博士竟然不收,言说方才正是张云一番讲古方才为茶摊引来如此多客人。

张云劝说一番后方才以五折的价格收了。

离开茶摊,三人在茶博士的指点下寻到了一间临街的小客栈。

安顿下来后又用了些简单饭食,见时间还早,在张云提议下三人便信步往江边行去。

张云站在江边的护栏上,看著江面,但见江水奔流,舟楫相连,一派繁忙景象。此时他心中却是突然有了诗意。

正在此时间,忽听身后有人迟疑唤道:“前方可是张家坝的张云小弟?”

张云闻言回头,却是三位身著襴衫的年轻士子。

他忙拱手行礼:“在下正是张云,见过几位兄台。”

其中一人笑道:“果真是你,方才远远瞧著就像。我等正欲趁晴日来江边走走,不意在此相遇,真是巧了。”

另一人接口:“相请不如偶遇,早就听李廷兄与李教諭提起过张学弟的大名……若不嫌弃,张学弟可愿同行?”

张云正想接触外界,自然应允,当下道:“固所愿也,只是怕打扰了三位兄长……”

“张学弟说笑了……”

几人便沿江边漫步而行。起初只閒聊些风物景致,渐渐便谈到学问上。

一名叫周文远的秀才问道:“听闻张小弟师从王恕先生,近日专攻制义,不知对此道可有新的体会?”

张云闻言沉吟片刻,如实道:“不敢瞒各位兄台,小弟近日確感困惑。

如今文章格式虽已渐熟悉,下笔却总觉匠气太重,失了天然意趣。

先生亦曾点醒我,或是因为心中仍有迷茫,未能真正明了志向所在。”

另一人闻言点头:“此问当真切中要害。八股虽是为圣人立言,代圣贤立心……纵合格式,终是死物…

“若自家胸中无有一点真见识、真怀抱,亦是写不出锦绣文章的……”

这时他指著眼前的岷江道:“譬如这长江(现代之前,一直是把岷江当做是长江的主干流,金沙江为支流)。

“水势滔滔,若无以载之,不过散漫横流;若有舟船渠坝导之,方能济物通航。以小生之见,制义格式便是舟船,其中承载的见识志向,才是这滔滔江水。”

周文远亦道:“正是此理。我辈作文,须得先『立心』。心立则言诚,言诚则气足。”

他思忖片刻又继续解释道:“譬如做『民胞物与』题,若自己无仁民爱物之心,纵將朱注背得滚瓜烂熟,写出来也总是隔了一层。”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结合自身揣摩经验,探討如何將经义理解、个人志向与文章格式融贯为一。

张云凝神静听,只觉许多平日模糊之处豁然开朗,连连点头称是。

他心中也暗想果然是:“学不可以无友,闭门造车终难有进益……”

张云隨即也把自己平日里的想法也说了出来。

“诸位兄长,小弟以为,文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