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百年之计(2/2)

张云拱手道:“《左氏》详於记事,录其本末;《公羊》精於义理,彰其褒贬。事虽一,而侧重不同。

圣人作《春秋》,乱臣贼子惧,非独惧其事,更惧其名、其义。『梁亡』之书,正在於此。”

“好!”

张鸿禎不禁赞了一声,“能通事理,兼明义法,看来近来进益不小。”

说到这里他转头对一旁的张昶道,“昶哥儿,云哥儿於此义,可谓切中肯綮,你当细思之。”

“爹说的是,云哥儿一直是孩儿的榜样……”

张昶连忙躬身称是,看向张云的目光也是愈发敬佩。

正说著话,老张头来报,“老爷王夫子到了。”

“快请进来!”

张鸿禎忙请入,一见王恕他就笑道:“正要请老先生来一同听听云哥儿的见解……”

王恕喝了口茶也隨口考校起张云的学问来,间或也会问道张昶。

两人的回答都让他非常满意。

“不错……”

不知不觉几人已经聊到了晚餐时间,张鸿禎遂留两人用饭。

席间不过是些家常菜蔬,却因张云归来和王恕在座,添了几分郑重。

张鸿禎今日心情颇佳,竟让人温了一壶酒来,还破例让张云饮了一杯。

张云首次饮酒,只觉辛辣入喉,脸上很快便泛起热意。

吃完饭,几人喝著清茶閒聊之时,张鸿禎与张云聊起来族中之事。

张云见时机已到,便郑重道:“族长,此次游歷,我於铁山深处发现一旧谷地,地势平坦,水土丰美,约有数百亩可垦之地,且易守难攻。小子以为,可否由族中出面,將其购置下来?”

张鸿禎闻言,放下茶盏,面露讶异:“铁山?那地儿刚经匪乱,又山深路险,若是购此荒地,直接所费当不大,不过若是要开闢经营,所耗人力財力却非小数啊?”

“云哥儿,你可是有何打算?”

一旁的王恕与张昶此时也转过头看向他。

张云早有准备,沉声道:“族长明鑑。正因其地僻远险要,方显其价值。小子思之,购买铁山之地当有三利。”

“哦?哪三利,云哥儿且说来听听!”张鸿禎闻言却是一下子起了兴趣。

张云当即把自己的想法道了出来,

“其一,乃是实利,那山谷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若能垦为田亩,不出数年,所產粮米便可反哺族中。

“其二,乃是退路,如今我大明虽看似太平,然世事变幻莫测。

古人云『狡兔三窟』,我张氏一族若有一处僻远稳固的基业,遇有非常之变,如灾荒、兵燹,族人便有一处可退避、可据守的安身立命之所,不致流离失所。

“其三则是为长远计。”

说到这里张云突然向张鸿禎问道,“族长,以我张家坝如今之土地还能维持我张氏多久发展?”

张鸿禎闻言嘆道:“不过两代,这地恐怕就不够分了……”

张云点了点头,“正是此理,我张氏子弟渐多,而良田有限,久必生困。开闢新地,亦可为族裔长远计。”

他顿了顿,见张鸿禎凝神静听,继续道:“此次官府剿灭那刘黑子之役,亦可见如今卫所兵备之废弛。”

“若真遇大敌,恐难依仗。求人不如求己,族中若能有一处可自守之地,预先储粮备械,便是防范於未然。此事非为一时,实为百年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