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亲母赵姬(2/2)

曇一现的郑国也没有贏到最后,夹在晋楚之间持续挨打,直到三家分晋被韩氏与魏氏所灭。

赵政还沉浸思绪中,就听见赵姬给他带来的“好消息”。

“我儿贵为秦国王孙,如今严君得太子所爱,日后定可为太子。”

“你则是严君嫡长子,亦可为太子,万不可再行事鲁莽。”

说到这儿,赵姬起身撩起草帘看了眼外边,然后靠近微微附耳过来,轻声道:“半月前你严君身边幕僚传口信来,秦王多月不曾接见外臣与公子,叫我们在邯郸静观其变。”

“依我所见,秦王怕是快重病垂危了。”

“邯郸之战,秦军惨败列国之手,武安君寧死不肯將兵。”

“秦王因秦军损兵折將,加上赐死武安君,后悔不已,身体每况愈下,数年下来极可能到药石无效的地步。”

“我们在邯郸吃苦多年,如今终於有机会回咸阳享受富贵了。”

“吾儿应该以安危为重,少与他人起爭执,就算多忍一时之辱,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还活著就好。”

“倘若己子被赵国权贵打杀,纵使阿母回到咸阳,也肯定食不甘味,终日以泪洗面,哪还有心思享受富贵。”

说话间,赵姬轻轻用手抚摸著赵政的脑袋,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赵政微微一嘆,赵姬此刻对他还真不错,没有半分虚假。

可是数年后怎么就被贼人迷惑,只想往他身上捅刀子呢?

他不觉想起某些金玉良言,女人容易感性,说话也出自真心,可惜只能用於当下,保不了一辈子。

人可以相信温情,但最好不要轻易试探人性,不能露出后背,毕竟此刻是礼崩乐坏的时代。

赵政在夏门学宫听诸夫子讲学数月,听惯了列国之间尔虞我诈的事情,贵族信义早已崩坏。

如今真正讲信义的,多数是出身微末之人。

不过也有贵族封君以信义著称,而闻名天下。

这样讲“规矩”的权贵,能引得游侠与士人蜂趋蚁附。

说到底是获得富贵的渠道太少,游侠与士只能通过种种办法標榜自己,向权贵卖出好价钱。

赵政思绪半响感慨系之,抬头望向赵姬,心想念道:“我何尝不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奈何总有人欺我太甚。”

“况且秦国也没有多重视我们母子,不靠自己保护自己,又能靠谁?”

赵政可是知道在歷史上邯郸被攻破后,在赵姬病重之时,他千里迢迢从咸阳赶到邯郸,把仇人尽数坑杀,为亲母解气。

可与其怀著多年仇恨在心里憋屈坏了,还不如早早用拳头打出去。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既然他来了,就不用再受气。

赵政用手揩拭赵姬的泪水,安抚道:“亲母不要伤心,悲伤极身,伤身则少寿,孩儿只想亲母永受嘉福,万寿无疆,成为列国最尊贵之母,不再寄人篱下。”

赵姬闻言又是鼻子一酸,晶莹的泪再次溢出眼眶。

外人都靠不住,只有与她相依为命,感情深厚的己子才会真正关心她。

赵姬身体忍不住一颤,眼圈儿又红了,双手紧紧搂住赵政,恨不得永远抱在怀中,捨不得鬆手。

“己子,亲母此生必与你共享富贵,母为太后,你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