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让他永远留在邯郸(2/2)

春季虫多扰人心烦,怕帛声能惊扰到他,恐怕郭开更不好受,索性將婢女赏给他处置,也好看看对方如何待这两奴僕。

“多谢太子赏赐,臣甚喜欢。”

郭开立马接言,欢喜笑道。

在长期与太子偃的拉扯中,他也遂渐炉火纯青,让赵偃越用越顺手,捨不得换人。

想到太子提及十三篇法家著作,郭开便猜到其对秦王孙略感兴趣,顺嘴道:“太子或许不知,在那些还臣债钱的权贵子弟当中,秦王孙是唯一不曾提出减息,反按照定下债息归还。”

“秦质子倒不小气……”赵太子微感愕然,復道:“靠平原君那二百金,怕不够偿还罢?”

“的確如此,秦王孙约定將以往欠债分五年还清,前两年免息,后三年翻倍,甘愿出多的债息,臣答应了他,秦王孙还使人讲了一则故事……”

“讲什么?”赵偃好奇道。

“秦王孙说……”郭开有些犹豫,奇怪道:“狡兔有三窟,方得免其死,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不如多凿二窟,政久仰郭君大名,愿与君结为友人。”

赵偃皱眉,秦质子怎么还听说过冯諼劝孟尝君之事?

这种隱秘之事,知道的人也並不多啊。

何况这也不像是对郭开说,难道猜到背后是他赵偃受益?这不可能。

连秦王都不重视的质子,一没派遣秦国官吏,二没给予钱財,从哪打探出来隱秘消息?

算了,不过一质子不必顾虑。

赵偃讥笑道:“他一介质子也想与孤结友人?孤猜他是想效其父偷回秦国罢。”

“进学於夏门学宫,学成於赵就应终身在赵,如今赵魏楚三国约盟,其余列国战战兢兢不敢违逆,还怕一秦国?”

“赵政想著回咸阳,还不如在邯郸著写法家学说,將来或有被孤重用之时。”

太子偃不以为意笑说。

自从三国联军打退秦军,赵国就在休养生息恢復元气。

楚国趁著盟约灭了鲁国,魏国也向东取了秦国的定陶,再加五国伐齐时占据的宋国故地,魏、楚国力大增。

赵国背靠两强国,哪还会怕秦国。

就算秦王派使者前来索要赵政,赵国也敢赖著不给。

“秦王意在离间蚕食三晋,当真以为三晋不知?”赵偃肃容道。

人才列国都需要,像赵政这种还是会成长的人才,平白无故送给秦国,岂不又增强秦国。

真有这么一天,他寧可得罪秦王也要诛杀赵政,绝不能便宜列国。

太子偃横眉冷眼想道。

只要三国结盟还在,赵国就不用顾及秦王。

郭开听完赵偃的话,也懂得如何对待秦王孙,总之不能先得罪,万一將来成了赵国上卿,主持赵国变法,他也需要仰仗赵政。

天下战乱不断,列国常有改变律法之事。

太子偃喜欢看秦王孙的篇章,不如交好秦王孙,以免下次遇到这种事情,他郭开一问三不知,不能及时揣摩太子意思。

只有向秦王孙討教法家学说,才能更好预判,郭开不想再有窘况了。

“王孙聪慧又闻一知二,或许能私下结交一番。”郭开默然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