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游侠之士(2/2)

“小小年纪就懂用话拿捏,不愧有法家诸子之称,果然善於术。”

卫僚悄然感慨著。

秦王孙和他推心置腹,用开诚相见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就算他起了贪慾拿十金离开邯郸,怕偷窃行为也会隨之传开。

没有好名声,去哪投贵族都不会被收留了。

如此一来,日后如何为母修坟?

对卫僚来说,简直命中了要害,领悟了其中深意,凡有孝心者必三思而行。

但这也是件好事,先前怕秦王孙挥洒无度,终不能成事,如今明白王孙慷慨待人,推心置腹般把话说清。

自己无法出邯郸,却也可用言语捆绑住他,机会已经给了,看他卫僚能不能把握住。

是贪图眼前小利,还是取以后大利,就看他的选择,此时人手不足,重用只有一次。

想到此处,卫僚几乎忍不住面露笑意,博了。

“得王孙要事相托,僚定不负君!”卫僚躬身长拜道。

赵政將其扶起,笑说道:“如此甚好,我便在邯郸恭候卫君归来。”

总算有可用人手,他自然希望对方能顺利完成嘱託。

人皆有缺点,发现別人的缺点,也能包容缺点,除了生死矛盾,都可以满足对方,將人先团结起来,组成最初班底。

以人为结构的天下,最难在於用人,最简单也是用人。

想要把人用好,就看你对他而言是不是稀缺的,权衡利弊是人之常情。

赵政自忖此时名声,早已是块宝玉,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人巴结。

卫僚拿钱財远离邯郸,他也不会心疼。

“僚遍游诸国,只求寻一慷慨之君,今获王孙看重,必肝脑涂地报之,若违此誓言,必死於剑下。”卫僚感激道。

十数年游侠经歷早就告诉他,想爭斗而胜必须不顾及身份,豁得出去才能贏。

因顾忌放不开手脚的人,往往死在了別人的剑下。

游侠行走在外对孩童也不能疏忽,失去谨慎就可能被人围杀,钱財衣袍还有剑,都会被人掠走。

列国对土地贪婪征伐不断,庶民也为腹饱遮体你爭我抢。

苏代、苏秦、张仪之辈何其稀少,遇见像秦王孙这般未成势的公子王孙,自然要抓紧机会,岂敢生出贪財之心。

卫僚喜爱剑术不好读书,常遭乡人讥讽,父死於征战,唯有亲母將其养大,亲母病歿后立誓要用千金修坟。

十六岁出乡里,此时三十有四,他游走各国多年,並非没贵族赏识,可一听说命卖千金,都摇头拒绝了。

只有秦王孙在饮宴时听闻此故事,旋即撇下了楚国项昌,拍案惊喜道:“好一个千金剑客。”

直言卫君有此孝心,確有聂政之风,將来必名动天下。

对於千金之议,秦王孙没有拒绝,反不顾项昌劝阻,道明只需卫僚三十年信守不渝,日后必奉献千金。

得到这般器重的机会,谁拼死也不会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