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道至简,简体字的简(1/2)

自从祖天师创造五斗米道开始,佛道之爭在这片土地上一直发生。

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其实道门都打不过佛门,其中的原因很多。

按照吴曄自己的理解,其实可以总结成几个原因,一个是宗门散装,各自为政。其二为不重理论,媚上而不关注底层。

其三、是关注今生长生而不重来世,但求长生这件事,却经常被现实所否定……

对於无法改变现世客观的现状而言,虚渺的来世更能慰藉他人的心灵。

道教的根基,或者內核,其实还是华夏先民先祖崇拜思想的延续……

而创教之后,道教的神仙体系更加偏重於次第分明的阶级,而不是所谓的眾生平等。

这样的理论体系,从內核上就不够亲民。

所以吴曄总结下来,如果按照正常的手段,道教打不过友教是非常正常的事。

可从他內心的感受而言,这其实是好事。

一个不擅长宗教的民族创造的宗教,是宗教本身的不幸,却是华夏民族之万幸。

可作为刚刚成为道教领袖的吴曄而言,想要去改革,就十分头疼了。

他能想到的药方,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亲民化的改革,一个是基於道教的皮,去做的真正利益眾生的改革。

想要在亲民化上应付友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佛门自从出现名为“净土宗”的bug出现后,佛门对於成就的理论,本来禪宗把成佛难度降低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净土宗更是以一句佛號“愿力”成佛,让佛教在亲民度上无人可及。

净土思潮,在华夏的信仰界。註定对內横扫各宗,对外横扫万教。

反观道教,却依然四处设下门槛,阻止普通人入道。

不说別的,光是一个【过经】就拒绝了多少人,让人入道无门。

虽然在唐宋,三教合流的思想,逐渐让佛道二门相互借鑑,道教也开始注重底层信徒的吸收。

东华净土,或者类似的神祇出现,都是为了这方面努力。

但奈何,它的精神內核本质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东施效顰的效果也不会大……

比起佛门以来世诱惑的【虚】,想要在利益眾生这方面爭夺香火。

吴曄给出来的药方就是【实】。

既然道教求的是现世利益,求的是今生……

那就以实实在在的好处,去爭夺底层的信仰。

这份信仰,不光是为了弘道,也是实实在在成为落在他身上的香火,是他活命的依仗。

还是他利用道教这套皮,去將自己的私货夹杂进去,利益百姓。

可是想要执行他的计划,最难的不是对外,而是说服內部。

在这个时代,当道士,是有门槛的。

人人以清高自命,以超凡脱俗自居。

无论是道士本身,或者信奉道教的那些君王,贵族,都是如此……

虽然人人都想弘道,可却只是想要高高在上的,恩赐底层。

这要是能打得过友教才怪。

所以吴曄虽然心中有自己的方法和计划,却也不能直白的说出来。

“陛下,咱们三人不妨放弃咱们得身份,从一个老百姓的角度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仰!

您不识字,平日里为了生存操劳,才能勉强温饱……

您大字不识一个,却也希望能有个好的未来。

可是生存,却让您活著尚且拼尽全力,您只能寄託於信仰。

“您看到有一个道人和僧人路过,您心生信仰,想要求个归处!

您前往求教,他们分別教您诵念太乙救苦天尊和阿弥陀佛……

一人告你,念太乙可以前往东华净土,修行之后可以成仙,成为天庭一位小仙。

另外一个告诉您,念弥陀可以成佛,与诸佛平起平坐!

您选谁?”

宋徽宗和林灵素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

吴曄的说法是个十分扎心的问题,如果他们不信道教,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选择谁已经是不言而喻。

他们以前从未想过这个话题,因为阶级,是理所当然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