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你知道这四年我怎么过的吗(1/2)

而那少年少女,自然便是李承岁与李玉。

或许真如李丰当初所言,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李丰並未对李承岁施加任何强制性的束缚,除了偶尔有零星的杂血种海患侵扰边界,需要李承岁出手协助平息之外,倒也再无异状。

而李承岁大部分的閒暇光阴,都被李玉兴致勃勃地拉著,继续隱匿在这名为忘川的凡人小镇,体验著人间烟火。

而让李承岁按捺住归乡之心的另一个重要缘由,便是他认真思索了归乡后的生活。

他不愿回到村庄后,像自己父亲那样,只能在地主家做一名辛苦劳作、看人眼色的长工。

若是没有能力便也罢了,但如今他身负异稟,內心深处总存著一份念想,希望能让家中父母过上真正安稳、富足的好日子。

並且,他希望能以正规的、不惹人怀疑的途径来实现这一点。

几经考量,他决定趁这个机会,在忘川镇中当一名药童。

所谓药童,便是在镇上的医馆里帮忙抓药、整理药材,偶尔那位姓王的坐堂先生心情好时,会指点他一些辨识草药、诊治寻常小病的凡人医术。

这些医术,对於修士或妖族而言毫无用处,但对李承岁来说,却正合他意,足以让他在回归凡人生活后,拥有一门安身立命、养家餬口的正经手艺。

而李玉则依旧是那古灵精怪、閒不住的性子。

她最初最喜欢做的,便是泡在茶馆里,听那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述人类世界的传奇故事。

但在反反覆覆听了许多回,几乎能將那些才子佳人、侠客传奇倒背如流之后,她便觉得有些腻味了。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滋生——她竟然自己站上了说书台!

当然,她並非照搬,而是稍加改编,將一些水底世界的见闻、水族间的趣事“加工”过后,当作故事讲了出来。

这镇子里的凡人何曾听过这等光怪陆离、神秘的故事?

自然是被她唬得一愣一愣,博得了满堂喝彩。

李玉也乐在其中,愈发得意。

至於这凡人世界流通的银钱,他们自然是不缺的。

为了长久隱匿,避免惹人怀疑,李承岁提议在镇中较为僻静处,买下了一处带著小院的宅子,算是有了个固定的落脚点。

起初,镇中居民对这突然出现、容貌出眾且看似无所依傍的少年少女,不免有些好奇与猜测。

但也许是李承岁他们编造的身世理由足够巧妙,也或许是这忘川镇的居民確实民风淳朴,不愿以恶意揣度他人,没过多久,那点最初的怀疑便也渐渐消散了。

他们就像两颗水滴,悄然融入了这座小镇平静的生活河流。

……

春雨淅淅沥沥,將小镇的青石板路打得湿亮反光。

李承岁怀里抱著一篮子刚採买回来的新鲜草药,低著头,快步从小巷中跑回他们的小院。

檐下,李玉正撑著一把略显陈旧的油纸伞,低声练习著明日要说书的新段子,调整著语气和节奏。

见他满身湿意、发梢还滴著水珠的狼狈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眉眼弯弯:

“小药童,你这副样子,倒像是刚从河里捞出来的鱼,慌里慌张的。”

她边说边收起练习的架势,从袖中取出一块乾净的手巾,自然地走上前,踮起脚尖,轻柔地替他拭去额角和脸颊上的水珠。

李承岁只是安静地站著,任由她动作,隨后点了点头,並未在意自己此时的形容,转身便將那湿漉漉的草药,小心地在院中廊下摊开,仔细晾晒起来。

……

盛夏夜晚,夜市上的灯火连成一片,暖黄的光晕映照著穿镇而过的河道水面,漾开碎金般的光点。

李玉兴奋地拉著李承岁的手腕,在摩肩接踵的热闹人群中灵活地穿行。

她在一个卖饮子的小摊前停下,买了两碗冰镇过的梅子汤,然后拉著他,並肩坐在河桥边的石阶上。

远处,忘川镇一年一度的夏夜火大会已经开始,绚丽的烟在夜空中次第绽放,如同盛开又凋零的巨大朵,將少年少女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

周遭是孩子们追逐笑闹的欢快声音,但李玉却忽然有些走神。

她侧过头,偷偷望著身旁少年在烟光芒下那专注而平静的侧脸,以及眉眼间日益清晰的篤定之色,心底没来由地涌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如投湖的石子,盪开圆圆圈圈。

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话语到了嘴边,却又作罢。

她將手中那碗还带著凉意的梅子汤递到他面前,用刻意搞怪的语气说道:

“快些喝吧,別把汤放热了。”

……

秋风渐起,带著凉意,捲动著街角的落叶翻飞起舞。

医馆里的生意因季节转换而忙碌起来。

此时的李承岁,已能独立完成抓药、配药、甚至煎制汤剂的活计,偶尔遇到一些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的小疾小病,坐堂的王先生也放心地交由他接诊处置。

偶尔傍晚时分,他结束一天的忙碌,从医馆出来,经过街角空地时,总能看见李玉坐在那里,身边围拢著一群眼睛亮晶晶的孩童。

她正眉飞色舞地讲述著新的故事,手中用来比划的纸张,被秋风吹得簌簌作响,一一散落。

夕阳的余暉將她的身影拉得很长。

李承岁默默走过去,弯下腰,替她將散落在地上的纸张又一一拾起。

当他將整理好的纸张递还给她时,指尖偶然相触。

她迅速缩回手,脸上飞起一抹红晕,但隨即笑著掩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