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別人传谣言,我闷声赚钱(1/2)

对於村里的流言蜚语,陈建伟並不多在意。

农閒时节,正是三姑六婆凑在一起大聊八卦的时候,你还能去缝上她们的嘴巴不成?

他重活一场,心態当然不比真正的年轻人,很多事情都看得很开。

当下最要紧的事情,是赚钱,赚钱,还是他妈的赚钱!

卖猪的两天后,陈家村附近乡镇都不赶场,是冷场天。

杨胜辉已经推了一些零星活计,吃过早饭就接上陈建伟三兄弟,开著手扶拖拉机“轰轰轰轰”的朝牛坪村方向而去。

幸好牛坪村连同附近两个村落,同白岩乡街道有一条土路相通,小型车能够顺利开进去,否则陈建伟还得將收到的货物先挑出来才行。

车子在土路上顛簸不已,无论是车斗前方司机位的杨胜辉,还是车斗里的陈家三兄弟,都被顛得上下左右摇晃。

车辆一边行驶,杨胜辉一边大声同陈建伟交谈。

“建伟,你嘴巴是真的紧啊,难道还怕你胜辉大抢了你发財路子不成?”

直到今天陈建伟三兄弟带著一大卷蛇皮袋和一捆棕绳过来,杨胜辉才知道对方租自己的车是用来干什么。

陈建伟大声回道:

“我这都是小本生意,哪比得上你胜辉大?我看过一两年,你要竖起我们村第一幢楼房屋了。”

这倒不是陈建伟吹捧。

前世,靠著这辆手扶拖拉机,杨胜辉起早摸黑,在附近几个乡镇给人拉建筑材料,拉粮食,甚至是赶场天拉客,一年到头能攒下近万元利润。

就在明年下半年,杨胜辉先是盖了全村第一栋楼房,几年后又鸟枪换炮买了一辆龙马车。

可以说,杨胜辉是陈家村最先富起来的少数人之一。

听了陈建伟的吹捧,杨胜辉极为受用,哈哈大笑道:

“哈哈,我这也是看起来风光,其实日晒雨淋也老火得很,有时候车子坏了还要买零件修,哪挣得到几个钱哦。”

一路交谈中,车子很快来到了牛坪村。

陈建伟还是去了一趟初中同学杨再发家,让杨母帮忙在村里招呼一下,表示自己这次要收一千斤干菇。

杨母表示,自上次几户人家卖了干菇之后,消息都已经传遍全村,大家早就等著他上门来收购了。

这年头的农村,家里能够多个几块十来块的零用钱,可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的。

果不其然,陈建伟只是等了几分钟,消息就迅速扩散出去。

人流就像是溪水一样,从各家各户流出来,然后匯成大江大河,朝手扶拖拉机停放的地方汹涌而来。

陈建伟嚇了一大跳,连忙爬上车斗,大声让村民们不要挤,表示今天自己收的足够多,就算谁家最后没能卖出去,下次自己还来。

为了能够儘快完成收购,陈建伟还让杨母帮忙借来一桿秤,自己和杨胜辉两个人分別称重,让两个弟弟付款。

饶是如此,验货、称重、付款、装袋,一套流程走下来,也足足耗费了两个多小时。

最耗时间的就是验货,毕竟收购的量大了,村民们的货物质量就有些参差不齐起来。

对於一些次品,陈建伟是坚决不收的,还得跟村民们扯皮,告诉他们自己是卖给城里人,货不好人家也不会要。

终於,陈建伟带来的六百五十余块钱全部耗尽。

看著周围仍有二十余户人家眼巴巴的看著,陈建伟只好一个劲的赔罪,表示过两天自己马上还来一趟,並且绝不降价收购。

得到了陈建伟的保证,这些村民虽然心中不满,但也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

让他们先將货物交给陈建伟,那是当然不肯的。

没有见到现钱,谁敢冒风险啊。

野蘑菇干体积大,重量轻,一千余斤足足装了四十来个大蛇皮袋,在手扶拖拉机的车斗里码起了高高的一垛。

幸好陈建伟这两天从左邻右舍家里借了不少蛇皮袋,不然根本装不下这么多货。

將车斗里的货物牢牢綑扎结实,確保不会掉落之后,陈建伟兄弟和杨胜辉都忙出了一头汗。

“辛苦了,胜辉大,先烧根烟休息一下。”

陈建伟掏出烟,给杨胜辉和陈建军分別散了一支。

一旁的陈建业眼睛贼溜溜的盯著,却被大哥拍了一巴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