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两亩试验田(2/2)

就这样,一家人耗费了一天半时间,將村里山坡上和水沟边到处挖得坑坑洼洼,总算凑齐了所需的种苗。

挖好种苗的当天下午,立刻出发前往种植第一天採挖的种苗。

“爹,你和二毛来开排水沟,做畦,挖基肥沟。我和妈还有三毛负责后面的步骤。”

陈建伟向家人详细说明了一些注意事项,一家人便快速开动起来。

因为没有足够腐熟的有机肥混翻在地里当基肥,陈建伟只能选择挖基肥沟,將所需的磷肥和氯化钾深埋在沟里。

施好基肥后,先浇一遍水,儘量將氯化钾中的氯离子带入深土层。

隨后再在基肥上面覆盖一层土,陈建伟这才將在多菌灵稀释溶液中浸泡过,且切成十五厘米左右长度的野生折耳根种苗,按照一定的密度均匀的洒在浅沟里。

何秀丽则是按照他的吩咐,在折耳根种苗上再盖上一层六七公分的薄土,轻轻压实。

至於陈建业,则是跟在后面,按照陈建伟给他说明的,给种苗浇上定根水。

一家子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速度还是很快的。

一个下午不到四个小时过去,已经种好了大约半亩地。

按照这个速度计算,明天再继续一天,后天再费一个上午,就足够將剩下的地全部种上折耳根。

种田实在是个辛苦活。

哪怕是壮劳力的陈昌富和陈建军,因为要开挖排水沟、做畦和挖基肥沟,也是累的不轻。

而陈建伟因为平时除了农忙很少种地,这半天下来,也感觉有些腰酸。

但这也没办法,別说这个年代,就算是放在后世,陈家村所处的丘陵地区,人们种田除了犁田使用了小型犁田机,以及收稻穀用了小型脱粒机以外,其他基本都还是全靠人力。

休息一晚,第二天接著干。

种植进度正如一开始所计算的那样,一家人总共费了两天时间,总算是將两亩地的折耳根全部种完。

第三天中午收工的时候,一家人都感觉有些累的慌。

看著两丘重新变得平整的田地,何秀丽有些担忧的说道:

“现在这折耳根是种下了,到时候能不能长出来,能长多少就不知道了。”

至於折耳根长出来之后能不能卖掉,她倒是不担心。

毕竟大儿子前面两次给云山矿区供应干菇,已经展示了他的能力。

只要折耳根种出来,矿区的工人和家属又確实喜欢吃,那么要卖掉还是不成问题的。

“妈,你就放心吧,再过段时间你来看,保管满田都是大红大紫的折耳根苗叶!”

陈建伟却是毫不担心,笑著给母亲吃了颗定心丸。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他都是严格按照后世的经验来操作,出问题的机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眼下,需要担心的问题只有一点。

那就是,等到明年这两亩地的折耳根成熟之后,能够挖出多少根茎来。

要是產量触底,可能一亩地只有一千斤左右,除去一家人投入的金钱成本,以及连续的劳力成本,利润就很低了。

若是每亩能够出產两千斤以上,那利润就將极为可观。

当然,这是最乐观的估计。

野生折耳根第一年人工种植,一般是难以达到亩產两千斤这个数额的。

“种都已经种好了,也只能希望一切顺利了。”

何秀丽嘆一口气,开始收拾农具。

红薯已经全部收穫,並且原地种上了冬小麦,这一年接下来的时间里,只需要好好照顾这两亩折耳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