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门道(1/2)

前往户部衙门当值的侍郎郭桓发现今天轿夫赶路速度很快,不由得透过轿帘往出看。

看到梁泽满脸是汗水,跟著衙役和男女老少铲雪后,客气的问侯:“都尉。”

梁泽不太愿意理郭桓,但是待在大明这么久,古人的为官之道摸出些门道,有事不上脸,背后往死里整。

“郭侍郎当值去?”

得到梁泽回答,郭桓脸上立刻笑意堆起来,道:“都尉,趁早调到六部或者五军府当值吧,哪有官跟著百姓铲雪,不成体统。”

梁泽想了一会儿,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官之道,衙门当值需要你们,府县基层需要我们这些芝麻官来引导,不然所有的民策就成了空口支票。”

空口之支票是什么?想来是说做不到的事?郭桓只能这么理解,隨后看著梁泽:“都尉,晚上我们寻个酒楼喝酒如何。”

梁泽知道,大明官员下值后这些人都会去喝酒说朝廷的局势,但是郭桓这群人少搭理,后来株连到六部的大案,他可不想掺和。

“不去了,还要进宫接殿下,喝酒误事。”

郭桓看梁泽拒绝坚定,加上现在的駙马都尉可不会瞧得上他们这些官员后,转身离开,同时提醒道:“都尉记得领岁粮。”

梁泽想起来这事,將雪清扫完直接去户部管辖的部门领俸禄,因为不到一整年,梁泽约领到三百六十多石的粮。

这是梁泽第一次真切实际的看到量米的铜斗。

明朝一石等於十斗,铜斗容量大概有一万毫升,而一千毫升米约两斤左右。

一石米约有一百四十五斤,大明一石米在半两银,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好精米,一两银相当於现代一千元。

隨后梁泽领钱时,铜钱宝钞都有的,宝钞朱元璋听了自己的话在调整宝钞,可是梁泽目前没见到多大的效果出来,当然他已经放弃说服朱元璋了。

只想安安静静的在上元县搞自己的知县工作。

户部发钱的吏员,银拿剪刀口很短,剪柄很长很粗的剪子,剪下適量的碎银子,再用戥子称,给梁泽发够俸禄,让他签字。

剪银子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看看里面有没有掺假,看看断层是不是夹铅。

吏员剪好碎银子,掏出隨身携带的蜡块,把剪银子落下来的银屑收集放到专用罐子,积累一定数量,熔化蜡块就能回收成银子。

剪银子这个技术,梁泽目前还没有学会,古人钱並不是电视剧里面大手大脚,穿越的人要是不会使用剪银的剪子,剪伤手那就是残缺人。

这些碎银子回家可以自己熔铸成小银锭,然后给家里孩子积攒下来。

吏员对梁泽很恭敬,询问道:“都尉怎么自己来领俸禄米粮,下次派个人来就是。”

“顺路。”梁泽心说,工资还得自己数才舒服,接著让吏员给自己找木车拉上米跟俸禄离开,但是吏员非常恭敬的送回伯府。

梁泽挑了些碎银子,在秦淮河挑了家高档的酒馆用饭,看著窗外的行人。

酒馆河侧,属於江寧县管辖,笨重的积雪里,行人艰难的跨越,雪中间的路被踩明光滑溜,走几步就啪的摔倒。

梁泽站在窗口看著摔倒的行人痛苦的起不来,显然是腰断了,隨后被架子抬著往惠民药局去。

围观的里面有个面熟的,梁泽喊了声:“李长湖!”

李长湖疑惑抬头,看到窗户口的人是梁泽,恭敬道:“爷,您在这里用饭?”

“上来!”

“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