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2/2)

“谢王上!”

韩信、陈平、蒯通三人恭敬行了一礼,在咸阳县官吏的指引下前往文曲、武安二坊。

等他们走后,嬴斐再度下令:“召左相、国尉、少府、治粟內史、太中大夫、內史守入咸阳宫,你也一併来。”

“唯!”

贏翊毕恭毕敬的答应道。

已时,咸阳宫正殿,子婴、尉繚、冯敬、张苍、陆贾、贏翊站在下首,耐心等候。

“踏踏..”

换上了一身玄色金丝边锦服的贏斐大步走进了殿內。

“参见王上!”

眾急忙躬身礼,眼神中充满了崇敬。

“平身。”

拂了拂手,嬴斐一屁股坐在了帝榻上,俯瞰眾臣:“关东事毕,我秦国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期,至少在数年內,没有国敢对我秦国生出別样思,有些事要抓紧提上日程。”

“中车府令,孤言,尔记!”

“唯!”

韩谈恭敬的站在一旁桌案前,帛书平铺,手中毛笔已经沾了墨汁。

“始皇帝有子嗣34人,公子扶苏葬於九原、公子高陪葬於驪山,公子將閭三人自尽,6位公子在杜邮被戮杀、12位公子於咸阳被肢解、10位公主在杜邮被屠杀,天人共愤。”

“擬詔,迁公子扶苏陵於驪山,追敕其为秦太子,諡號:仁;追敕公子高、公子將閭为侯,諡號:顺、恭,三者单独立陵,余者始皇帝子、帝女合陵,迁驪山,陪祭始皇陵。”

“赐公族世代为驪守墓者,任何詔擅驪,允诛!!!”

“大王英明!”

这一道詔书直接让子婴等人神色动容,追敕扶苏为仁太子,公子高为顺侯,公子將间为恭侯,始皇帝其它帝嗣陪葬於驪山,相当於承认了始皇帝一系对大秦的贡献。

公子高一族是始皇帝唯一的后人,由他们看守驪山始皇帝,確保始皇一系香火不断,子嗣不绝,这无疑是仁慈之举,一旦传了出去,嬴秦公室、老秦人必然对贏斐崇敬有加。

“沙沙!”

中车府令韩谈奋笔疾书,將这一份王詔誉写在帛书上。

“方才,孤在咸阳令的陪同下视察了新都,非常不错,颇有帝都风采,两座卫城的设立更是点睛之笔,太学想来也已经落成,秦国王畿之地应有计量。“

“秦国目下有五百万人口,远超关东列国,就连楚国治下人口都只有400万,其中,內史郡300万,其它四郡合200万,一郡之地盖压大多数诸侯国,不进行调整,单单是维持內史郡这么多人的治安,已属不易。”

目光如炬,嬴斐沉声开口。

“呼!”

子婴等人深吸了一口气,这確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孤欲更改內史郡,设立三辅,帝都咸阳及东西卫城所在,置京兆府,京兆府以东为左冯翊郡,京兆府以西为右扶风郡,京兆府辖咸阳县、长安县(东卫城)、大兴县(西卫城),咸阳官署更易为京兆府衙门。”

“迁咸阳令贏翊为京兆府尹,左冯翊郡治设於雍县,迁雍城令贏薪为左冯翊守,右扶风郡治设於櫟阳县,內史郡守郁保迁右扶风守,左冯翊郡、右扶风郡例同关中各郡,置郡兵三千。”

“京兆府尹统管军政、刑狱,其下置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功曹掌官吏考课、祭祀礼仪;仓曹掌仓储粮廩、財政收支;户曹掌户籍田亩、赋税徵收;兵曹掌武官选举、兵籍管理;法曹掌司法刑狱、诉讼审理;士曹掌工程营造、交通驛传。”

“我的天吶!'

一眾官员瞳孔瞬间放大,京兆府治下虽然只有咸阳、长安、大兴三县,人口却有150

万,日后难保会不会还有外来人口进入,再加上这个官员配置,简直是缩小版的诸侯国。

“中尉寺只负责皇城、宫城12座城门及城內守卫,咸阳外城十二座城门悉数由京兆府管辖,置12个城门尉,各统兵二百五十名,咸阳县、长安县、大兴县例同诸县,置县兵三百。”

“谢王上!”

京兆府尹贏翊喜出望外,连忙出身领受詔令。

京兆府!'

子婴看著自己的长子,心中倍感欣慰,京兆府尹集权力於一身,根本不是郡守能够相比的。”孤欲更易军功爵制。”

突然间,贏斐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心弦一跳,秦国根本便是二十等爵制,以军功封爵,这种东西能隨便更改吗?

“王上。”

左相子婴想都不想,准备开口劝諫,別的事都有得商量,唯独这件事不能商量。

“王上想要更改大秦体制?”

然而,国尉尉繚出言打断了子婴,不日前,国尉少卿章邯曾经递给他一份新军制,从新军制上面,尉繚看见了贏斐的魄力,包括他正在制定的新秦法,还有此前的秦公詔令,无一不说明这位秦国新君是鼎革之主,有开创精神,不亚於秦孝公。

“什么?”

其它人都傻眼了,体制包括军制、官制、法制、爵制等等,这要动的话,可太多了。

“对。”

迎著一双双不解的眼睛,嬴斐径直出言:“大秦的失败已经证明了体制无法適应新的时代,秦国践了数百年的东西可以让秦国统天下,却不能让秦国成为天下的主宰。”

“我们已经失败过一次,必须要吸取教训,趁著现在,秦国还弱小之时,把一切能准备的都准备了,来日东出征伐天下,即征即治,才不会重蹈覆辙。”

“这.

眾人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话是对的,因为,大秦差一点就灭亡了。

“臣赞同王上之举!”

尉繚第一个站出来表態,这位秦国资歷最深的官员主动要为新君扛雷。

“臣附议!”

少府冯敬、治粟內史张苍对视了一眼,站出身来。

见状,左相子婴心中踌躇,不得不出声:“臣也赞同。”

“嗯。”

微微頜首,贏斐表示满意,秦国朝堂最有分量的四人都支持他的想法,最大阻力已经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