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陶谦二子(1/2)
徐州。
州牧府,大厅內。
酒香四溢,丝竹悦耳。
陈登正与伏完、孔融二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
就在此时,赵云从门外走了进来,他对著陈登抱拳一礼。
“主公,那夏侯惇已独自一人离开了下邳。”
伏完、孔融听到此,眉头皱起。
赵云继续道。
“他离去之时,於城门之外破口大骂,言语之间皆是骂主公名为汉臣,实为反贼之类。”
陈登闻言哈哈大笑,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一个孤家寡人的夏侯惇!”
“让他骂去吧!败犬之吠,何足道哉?”
他挥了挥手。
“子龙,退下吧。”
“诺!”
待赵云离去,伏完抚须讚嘆道:
“陈太守当真是好手段,好魄力!竟能不费一兵一卒便將那曹操的虎豹骑精锐尽数留下!更能让那桀驁不驯的夏侯元让灰溜溜独自离去!老夫佩服!”
孔融亦是点头:“非陈太守不能安此州也!有太守坐镇徐州,实乃我大汉之幸!”
伏完隨即又有些担忧地问道:
“只是太守如此行事,难道就不担心曹操会兴兵报復吗?”
陈登脸上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
“国丈多虑了。”
“曹操此人名为汉相,实则唯利是图。如今袁绍虽败,然河北未定,他岂敢两线作战?更何况他那三千虎豹骑名义上还是暂借於我,用以维稳武道会治安的。”
“我陈登是强夺之辈吗?”
“非也!”
“我乃是借用。他若兴师问罪,岂非是自承其量小,容不下一场公平的比试?”
伏完与孔融听罢,皆是哑然失笑。
“太守之智,我等望尘莫及。”
孔融感慨道,“待武道会结束,我等回到许都,必当在陛下与朝堂之上为太守美言!若能有太守这等忠勇之士內外呼应,何愁汉室不兴,国贼不灭?!”
伏完亦是郑重点头:
“孔大人所言极是!我等此番回去,便是太守安插在曹贼心腹之地的眼线!为了汉室!为了天下!”
陈登起身对著二人深深一揖。
“那便有劳二位大人了!吾等都是汉臣,该尽心竭力!”
他嘴里虽是这么说,心中却是冷笑。
为汉室?
想当年高祖斩蛇起义,战霸王,光武中兴,何其壮哉?
汉武帝拓土开疆,卫青李广霍去病等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威加四海,又何等雄风?
可那都tm是老黄历了!
看看如今!
到了灵帝昏聵,十常侍秽乱宫廷,黄巾贼寇席捲天下!
何进那蠢猪引狼入室,招来董卓!
十八路诸侯群殴董卓……
这大汉的江山早就从根子上烂透了!
如今这破船眼看就要沉了,还指望老子去给它缝缝补补?
老子要的是这艘船沉了之后,自己造一艘更大更坚固的—宇宙战舰!!
还tm为汉室?
不过是为了你们自己那可怜的忠君之心罢了!
我陈登要的可不是什么匡扶汉室!
我要的是这整个天下!
我要做的是超越那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
你们二人不过是我棋盘之上暂时有用的棋子罢了!
待我大业功成,尔等的死活与我何干?
传国玉璽在手……
受命於天,既寿永昌!
袁术这个蠢货还在给自己养马,而传国玉璽落在自己手中,名正言顺!
……
送走了伏完与孔融二人。
陈宫与贾詡走了进来。
“让二位先生久等了。”
“方才那夏侯惇之事,想必二位也已知晓。”
陈宫点头。
“方才我二人在门外听著,主公应对得体,滴水不漏。”
“只是那曹阿瞒绝非善与之辈,日后还需多加提防。”
陈登微微頷首。
“我自知曹操非寻常人,又有郭嘉荀攸等人为辅,他日必兴兵徐州。”
“但还有北方雄主可是袁绍,他现在无暇来对付我。”
“此事暂且不提。我让二位先生去寻访的人如何了?”
贾詡回答道。
“回主公,已经找到了。”
“昔日陶恭祖公病逝之后,曾欲將徐州託付於刘备。后刘备兵败,陶公二子陶商、陶应,便一直隱居於下邳乡野,不问世事。”
陈宫有些不解。
“主公寻此二人是为何意?此二人据宫所知皆是老实本分之人,胸无大志,只求能安稳度日,过些富贵生活罢了。於我等大业並无助益,对此次武道会更是意义不大。”
贾詡语气带著几分不屑:
“主公,詡亦曾听闻此二人。”
“据说,不过是酒囊饭袋之徒罢了。”
“当年吕布占据徐州,二人怕吕布怕的都躲起来隱姓埋名。”
“主公將他们找来,不如杀之后快,陶谦乃曹操仇人,我们將这二人尸体送给曹操?也好表忠心。”
陈登听完二人的话,笑了。
“二位先生,你们以为我要找他们来是想让他们將这徐州禪让於我吗?还是献给曹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